第十二章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 一类有机物质。 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参与代谢的调 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 代谢起调节作用。 含量少,人体合成不足,需食物提供 缺乏会导致病变, 过多? 结构上无共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水汽输送 蒸发 总结自然界的水循 环: 自然界中的水是 我们先来说说水的现状: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 亿立方公里,其中淡水只 占 0.9%; 而对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湖泊, 河流和浅层地下 的淡水仅占淡水总储量的 0.02% 。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对人类生活最密切 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的淡水仅占淡水总储.
Advertisements

第十二章 常微分方程 返回. 一、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一阶方程 类 型 1. 直接积分法 2. 可分离变量 3. 齐次方程 4. 可化为齐次 方程 5. 全微分方程 6. 线性方程 类 型 1. 直接积分法 2. 可分离变量 3. 齐次方程 4. 可化为齐次 方程 5. 全微分方程 6. 线性方程.
HistCite 结果分析示例 罗昭锋. By:SC 可能原因:文献年度过窄,少有相互引用.
Chap. 5 土壤有机质 §1 土壤有机质的概念 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 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 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 有机质 有机质 腐殖质 腐殖质.
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 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 防止细胞内水肿的发生 建立一种势能贮备.
平衡态电化学 化学电池 浓差电池 电极过程动力学.
第十四章 糖类化合物 学习要求: 1. 掌握单糖的结构 - 开链式及哈沃斯式的书写 2. 掌握单糖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 3. 了解二糖、多糖的结构特点及一般性质.
第二章 质点组力学 质点组:许多(有限或无限)相 互联系的质点组成的系统 研究方法: 1. 分离体法 2. 从整体考虑 把质点的三个定理推广到质点组.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生 理 学 主 讲: 葛 敬 岩.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 学习要求: 1. 掌握几种常见杂环化合物命名 2. 掌握吡咯、吡啶的结构 3. 掌握吡咯、吡啶的化学性质 4. 了解几种常见杂环化合物以及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数据和信息 (Data & Information) 数据 原始事实 如:员工姓名, 数据可以有数值、图形、声音、视觉数据等 信息 以一定规则组织在一起的事实的集合。
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中溶液 pH 值计算的异同比较 谢永生  分析化学是大学化学系的一门基础课,课 时较少,其内容主要是无机物的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是以无机化学作为基础的,我们 都是在已掌握一定的无机化学知识后才学 习分析化学 。所以在分析 化学的学习中会 重复许多无机化学内容,造成学习没有兴.
1 为了更好的揭示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并 利用数学工具描述其规律, 有必要引入随 机变量来描述随机试验的不同结果 例 电话总机某段时间内接到的电话次数, 可用一个变量 X 来描述 例 检测一件产品可能出现的两个结果, 也可以用一个变量来描述 第五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11-8. 电解质溶液的 活度和活度系数 电解质是有能力形成可以 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 理想溶液体系 分子间相互作用 实际溶液体系 ( 非电解质 ) 部分电离学说 (1878 年 ) 弱电解质溶液体系 离子间相互作用 (1923 年 ) 强电解质溶液体系.
第七章 醇、酚、醚 学习要求: 1. 掌握醇、酚、醚的命名法及结构特点 2. 熟练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及鉴别方法.
离子交换的基本理论 郑好转 化学 5 班 唐南理论 唐南理论把离子交换树脂看作是一种具有弹 性的凝胶, 它能吸收水分而溶胀. 溶胀后的离子 交换树脂的颗粒内部可以看作是一滴浓的电解 质溶液. 树脂颗粒和外部溶液之间的界面可以看 作是一种半透膜, 膜的一边是树脂相, 另一边为 外部溶液.
第六章 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 是指土壤溶液的反应,它反映土壤溶液 中 H + 浓度和 OH - 浓度比例,同时也决定于 土壤胶体上致酸离子( H + 或 Al 3+ )或碱性 离子( Na + )的数量及土壤中酸性盐和碱 性盐类的存在数量。
实 验 十 细菌生化实验.
1 第 2 章 生命的化学特征 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fe. 2 本章主要内容  组成生命有机体的元素  生物分子  生命有机体中的化学键  生物化学反应的能量来源  水在生命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 energy metabolism )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 释放、和利用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 释放、和利用 一、食物的能量转化 (一)三磷酸腺苷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 关键物质 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
线性代数习题课 吉林大学 术洪亮 第一讲 行 列 式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关 于行列式的概念和一些基本 理论,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第一章 病毒的结构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 和化学组成 第二节 病毒的分类.
聚合物在生物高分子分离中的应用 王延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Tel
第十三章 脂类化合物 学习要求: 1. 掌握油脂、蜡、磷脂化合物的结构 2. 掌握油脂的性质及皂化值、碘值和酸值的概念.
电荷传递之处.
流态化 概述 一、固体流态化:颗粒物料与流动的流体接触,使颗粒物料呈类 似于流体的状态。 二、流态化技术的应用:流化催化裂化、吸附、干燥、冷凝等。 三、流态化技术的优点:连续化操作;温度均匀,易调节和维持; 气、固间传质、传热速率高等。 四、本章基本内容: 1. 流态化基本概念 2. 流体力学特性 3.
第四章 非水酸碱滴定法 为什么要进行非水滴定? ( 1 )大部分有机化合物难溶于水; ( 2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小于 时,不能满足 目视直接滴定的要求,在水溶液中不能直接滴定; ( 3 )当弱酸和弱碱并不很弱时,其共轭碱或共轭酸 在水溶液中也不能直接滴定。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沉降速度 球形颗粒的 :一、自由沉降 二、沉降速度的计算 三、直径计算 1. 试差法 2. 摩擦数群法 四、非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1. 当量直径 de :与颗粒体积相等的圆球直径 V P — 颗粒的实际体积 2. 球形度  s : S—— 与颗粒实际体积相等的球形表面积.
化学系 3 班 何萍 物质的分离原理 世世界上任何物质,其存在形式几乎均以混合 物状态存在。分离过程就是将混合物分成两 种或多种性质不同的纯物质的过程。 分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
土壤学ⅠⅡ ( 土壤学Ⅰ ) 学时安排:上课: 36 学时 实验: 6 次共 18 学时(单周,第 7 周起) 地点在实验楼一楼进大门右手 授课教师:资源环境学院,潘根兴、李辉信 电话: ( O ) :
第九章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 一. 反应的类型 ( ) 二. 反应机理 1. E1 机理 ( ) 2. 单分子共轭碱消除 (E1 CB) 机理 ( ) 3. E2 机理 ( ) 三. 影响反应机理的因素 ( ) 1. 底物 2. 碱 3. 离去基团 4. 溶剂.
Chapter 9 Electron transport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2.血管的神经支配 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实验八 —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性 能测定.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一、 实验目的  1. 了解橡胶的老化机理  2. 掌握鼓风老化试验箱的使用方法  3. 测定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
Chapter 3. 药代动力学 PKPD( DMPK) 1991 年前 40% 的受试化合物因为不适宜的药代性质(吸收不完全、代谢太快或 广泛、分布不合理等)而终止.
第一节 相图基本知识 1 三元相图的主要特点 (1)是立体图形,主要由曲面构成; (2)可发生四相平衡转变; (3)一、二、三相区为一空间。
水晶水晶 金刚石 雪花 不同类型的晶体. 晶体 : 通过结晶形成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原因:晶体内部构成微粒有规则排列的结果。
第九章 核糖体 Robinson & Brown ( 1953 )发现于植物细胞, Palacle ( 1955 )发现于动物细胞, Roberts ( 1958 )建 议命名为核糖核蛋白体( ribosome ),简称核糖体。核糖 体是所有类型的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厂,在一个旺盛生 长的细菌中,大约有.
导体  电子导体  R   L  i 离子导体  ( 平衡 ) mm   .
第 6 章 生物膜与物质运输 Biomembranes and cellular transportation.
( 二 ) 局部兴奋及其特点 阈下刺激能引起细胞膜上少量的 Na + 通道开放,少 量的 Na + 内流造成的去极化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叠加 起来,在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称为 局部感应或局部兴奋 阈下刺激能引起细胞膜上少量的 Na + 通道开放,少 量的 Na + 内流造成的去极化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叠加.
平衡态电化学 化学电池 浓差电池. 平衡态电化学 膜电势 化学电池浓差电池 电极过程动力学 Electrode Kinetics 极 化 Polarization.
编译原理总结. 基本概念  编译器 、解释器  编译过程 、各过程的功能  编译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作用  编译器的实现途径.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典型非周期信号 ( 如指数信号, 矩形信号等 ) 都是满足绝对可 积(或绝对可和)条件的能量信号,其傅里叶变换都存在, 但绝对可积(或绝对可和)条件仅是充分条件, 而不是必 要条件。引入了广义函数的概念,在允许傅里叶变换采用 冲激函数的前提下, 使许多并不满足绝对可积条件的功率.
§8-3 电 场 强 度 一、电场 近代物理证明:电场是一种物质。它具有能量、 动量、质量。 电荷 电场 电荷 电场对外的表现 : 1) 电场中的电荷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 2) 电场力可移动电荷作功.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组成, 性质, 作用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组成, 性质, 作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一、抗氧化剂 二、漂白剂 三、着色剂 四、增味剂 五、防腐剂 六、甜味剂.
第 3 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 2 节 细胞器 ——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细胞的结构 细胞质基质 细 胞 器细 胞 器.
传染性鼻炎 Infectious coryza (IC). 由鸡副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 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症状为鼻腔和窦的炎症,表现流涕、面 部水肿和结膜炎 。
氧 族 元 素 第一课时. 氧族元素 包含元素 氧族元素包括 氧 ( 8 O) 、硫 ( 16 S) 、硒 ( Se) 、碲 ( Te) 、钋 ( Po) 等 氧 ( 8 O) 、硫 ( 16 S) 、硒 ( Se) 、碲 ( Te) 、钋 ( Po) 等 氧族元素。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相似统称为.
1 、如果 x + 5 > 4 ,那么两边都 可得 x >- 1 2 、在- 3y >- 4 的两边都乘以 7 可得 3 、在不等式 — x≤5 的两边都乘以- 1 可得 4 、将- 7x — 6 < 8 移项可得 。 5 、将 5 + a >- 2 a 移项可得 。 6 、将- 8x < 0.
动物的激素调节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 怀颖. 一、动物的激素调节: 复习:体液的组成? 体液调节概念: 象激素、 CO2 、 H+ 、乳酸和 K+ 等通过体 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 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相对于这些化学 物质的调节最为重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 都经过同一点, 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 似中心.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一、力的合成 二、力的平行四边形 上一页下一页 目 录 退 出. 一、力的合成 O. O. 1. 合力与分力 我们常常用 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如果这个 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与原 来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效 果完全一样,那么,这一个力就 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 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
河南济源市沁园中学 前进中的沁园中学欢迎您 ! 温故知新: 1 、什么是原子? 2 、原子是怎样构成的? 3 、原子带电吗?为什么?
一、热机 1 、热机:利用燃料燃烧而工作的机器 2 、共同特点: 燃料的化学能 内能 机械能 燃烧 做功.
1 第 4 章 速度瞬心及其应用 ● 利用速度瞬心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 ● 将低副机构转变为高副机构 ( 瞬心线机 构,共轭曲线机构) ● 用低副机构的分析方法对高副机构进 行结构和运动分析 ( 高副低代 )
八. 真核生物的转录 ㈠ 特点 ① 转录单元为单顺反子( single cistron ),每 个蛋白质基因都有自身的启动子,从而造成在功能 上相关而又独立的基因之间具有更复杂的调控系统。 ② RNA 聚合酶的高度分工,由 3 种不同的酶催化转 录不同的 RNA 。 ③ 需要基本转录因子与转录调控因子的参与,这.
第三章 酶. w 酶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w 酶促反应的特点及 酶的催化机理 w 酶促反应动力学 w 酶的调节 w 酶的命名与分类 w 酶与医学的关系.
第五章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生 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生物膜在生命活动中 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是:物质运输 功能,能量转换功能和信号转导功能 。
人 有 悲 欢 离 合, 月有阴晴圆缺。月有阴晴圆缺。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册 海口市第十中学 数学组 吴锐.
第二节. 广告牌为什么会被风吹倒? 结构的稳定性: 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 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02_05_ 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 固体的结合 02_05 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晶体基本结合方式 —— 取决于原子束缚电子能力的强弱 Mulliken 原子负电性定义 电离能 —— 使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亲和能 —— 中性原子吸收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所放出的能量 原子的负电性.
高压绕组制造 《微电机制造工艺学》 由 NordriDesign 提供
第九章 核糖体 Robinson & Brown ( 1953 )发现于植物 细胞。 Palacle ( 1955 )发现于动物细胞。 Roberts ( 1958 )建议命名为核糖核蛋白 ( ribosome ),简称核糖体。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厂,在 一个旺盛生长的细菌中,大约有
§9. 恒定电流场 第一章 静电场 恒定电流场. 电流强度 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  正负电荷反方向运动产生的电磁效应相同 ( 霍尔效应 特例 ) 规定正电荷流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 电流方向:正方向、反方向  电流强度 ( 电流 ) A 安培 标量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
第二节 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财政分配以政府为主体 二、财政分配一般具有强制性 三、财政分配一般具有无偿性 第一章 财政概论 四、财政分配一般具有非营利性.
你知道多细胞动物 和人的生长发育是 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吗 ? 受精卵 分化 肌肉细胞 上皮细胞 人体的各种细胞图.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 Chapter2 Surfactant 第三节 磺化和硫酸化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
思考:物质由哪些微粒构成? 思考:物质由哪些微粒构成? 仅仅是只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吗?有没有其它的 微粒? 仅仅是只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吗?有没有其它的 微粒? 原子 原子核 ( + ) ( + ) 质子( + ) 中子 核外电子( – ) H 、 C 、 O 、 Na 、 S 这五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各有.
《生物光子学》 1 第二章:生物学基础 主讲教师: 钱 骏 副教授 Tel: / / Homepage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二章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 一类有机物质。 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参与代谢的调 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 代谢起调节作用。 含量少,人体合成不足,需食物提供 缺乏会导致病变, 过多? 结构上无共性

1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2 、脂溶性维生素 3 、辅酶作用

1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与酶蛋白结合在一起并协 同实施催化作用,这类分子被称为辅酶(或辅 基)。 辅酶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和功能的化合物。 参与的酶促反应主要为氧化 - 还原反应或基团转移 反应。 大多数辅酶的前体主要是水溶性 B 族维生素。许 多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与辅酶的作用密切相关。 水溶性维生素有 B 族、维 C 、硫辛酸等

(1) 硫胺素 硫胺素 ( 维生素 B 1 ) 在体内以 焦磷酸硫胺素 (TPP) 形 式存在 。缺乏时表现出多发性神经炎、皮肤麻木、 心力衰竭、四肢无力、下肢水肿,脚气。米糠,豆芽 等。

(1) 硫胺素和焦磷酸硫胺素 (TPP) 焦磷酸硫胺素是脱羧酶的辅酶,它的前体是硫胺 素 ( 维生素 B 1 ) 。

(2) 核黄素( VB 2 ) 核黄素 ( 维生素 B 2 ) 由核糖醇和 6 , 7- 二甲基异咯嗪两部 分组成。 缺乏时组织呼吸减弱,代谢强度降低。主要症状为口 腔发炎,舌炎、角膜炎、皮炎等。

(2) 核黄素和 FAD 和 FMN FAD( 黄素 - 腺嘌呤二核苷酸 ) 和 FMN( 黄素单核苷 酸 ) 是核黄素 ( 维生素 B 2 ) 的衍生物,

(3) 维生素 PP 烟酸和烟酰胺,抗癞皮病激素。在体内 转变为辅酶 I 和辅酶 II 。可由 Trp 转化 能维持神经组织的健康。缺乏时表现出 神经营养障碍,出现皮炎。

维生素 PP 和 NAD + 和 NADP + NAD  ( 烟酰胺 - 腺嘌呤二核苷酸,又称为辅酶 I) 和 NADP  ( 烟酰胺 - 腺嘌呤磷酸二核苷酸, 又称 为辅酶 II ) 是维生素烟酰胺的衍生物,

(4) 泛酸和辅酶 A(CoA) 维生素 (B 3 )- 泛酸是由  ,  - 二羟基 -  - 二甲基丁酸 和一分子  - 丙氨酸缩合而成。

(4) 泛酸和辅酶 A(CoA) 辅酶 A 是生物体内代谢反应中乙酰化酶的辅酶, 它的前体是维生素 (B 3 ) 泛酸。

(5) 吡哆素 吡多素 ( 维生素 B 6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 ) 。

(5) 吡哆素和磷酸吡哆素 PLP 磷酸吡哆素主要包括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磷酸吡多素是转氨酶的辅酶,转氨酶通过磷酸吡多醛和 磷酸吡多胺的相互转换,起转移氨基的作用。

(6) 生物素 生物素是羧化酶的辅酶,它本身就是一种 B 族维生素 B 7 。 生物素的功能是作为 CO 2 的递体,在生物合成中起传递和 固定 CO 2 的作用。

(7) 叶酸和四氢叶酸,辅酶 F 四氢叶酸( THF )是合成酶的辅酶,其前体是叶酸 ( 又 称为蝶酰谷氨酸,维生素 B 11 ) 。 四氢叶酸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碳基团(二氧化碳除外), 如 -CH 3, -CH 2 -, -CHO 等的载体,参与多种生物合成过程。

(8) 维生素 B 12 辅酶 维生素 B 12 又称为钴胺素。 维生素 B 12 分子中与 Co+ (钴 啉环)相连的 CN 基被 5’- 脱 氧腺苷所取代,形成维生素 B 12 辅酶。 维生素 B 12 辅酶的主要功能 是 1. 作为变位酶的辅酶,催化底 物分子内基团 ( 主要为甲基 ) 的变位反应。 2. 分子重排 DMB :二甲基 苯并咪唑

结构

( 9 )硫辛酸 硫辛酸是少数不属于维生素的辅酶。硫辛酸是 6,8- 二硫辛酸,有两种形式,即硫辛酸(氧化 型)和二氢硫辛酸(还原型). 酰基载体

(10) 辅酶 Q(CoQ) 辅酶 Q 又称为泛醌,广泛存在与动物和细菌的 线粒体中,其结构为: 辅酶 Q 的活性部分是它的醌环结构,主要功能是 作为线粒体呼吸链氧化 - 还原酶的辅酶,在酶与底 物分子之间传递电子。

维生素 C 在体内参 与氧化还 原反应, 羟化反应。 人体不能 合成。 抗坏血酸 坏血病

1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2 、脂溶性维生素 3 、辅酶的作用

2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 A,D,E,K 均溶于脂类溶剂,不溶于 水,在食物中通常与脂肪一起存在,吸 收它们,需要脂肪和胆汁酸。

1 ,维生素 A 维生素 A 分 A1, A2 两种,是不饱和一元醇 类。维生素 A1 又称为视黄醇, A2 称为脱 氢视黄醇。(视觉功能)

2, 维生素 D 维生素 D 是固醇类化合物,主要有 D2,D3, D4, D5 。其中 D2,D3 活性最高。 Ca 的代 谢 UV

维生素 D 的结构 在生物体内, D2 和 D3 本身不具有生物 活性。它们在肝脏 和肾脏中进行羟化 后,形成 1 , 25- 二 羟基维生素 D 。其中 1 , 25- 二羟基维生 素 D3 是生物活性最 强的。

3 ,维生素 E 又叫做生育酚,目前发现的有 6 种,其中  ,  ,  ,  四种有生理活性。植物油丰 富,抗氧化,与动物生殖有关

4 ,维生素 K 维生素 K 有 3 种, K1,K2,K3 。 其中 K3 是人工合成的。维生 素 K 是 2- 甲基萘醌的衍生物。 促进凝血,凝血维生素,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

1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2 、脂溶性维生素 3 、辅酶的作用

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特点 辅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直接参加了反应。 每一种辅酶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可以特定地催 化某一类型的反应。 同一种辅酶可以和多种不同的酶蛋白结合形成 不同的全酶。 一般来说,全酶中的辅酶决定了酶所催化的类 型(反应专一性),而酶蛋白则决定了所催化 的底物类型(底物专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