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社會化與教育 林以凱. 本次課程綱要 壹、社會化的內涵 貳、社會化與自我概念的發展 參、社會化與角色學習的歷程 肆、社會化與教育的關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社會化與教育 林以凱. 本次課程綱要 壹、社會化的內涵 貳、社會化與自我概念的發展 參、社會化與角色學習的歷程 肆、社會化與教育的關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會化與教育 林以凱

2 本次課程綱要 壹、社會化的內涵 貳、社會化與自我概念的發展 參、社會化與角色學習的歷程 肆、社會化與教育的關係

3 壹、社會化的內涵

4 社會化的定義 個人社會化,是個人基於其身心特質與稟賦, 和外界社會環境交互感應或學習模仿的一種 歷程;個人由此而獲得社會上的各種知識、 技能、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一方面形成獨 特自我,一方面履行其社會角色,以圓滿的 參與社會生活,克盡社會一份子之職責。 (陳奎憙)

5 社會化的基礎 個人方面之基礎 社會方面之基礎 個人與社會的交互作用方面之基礎

6 社會化的基礎-個人方面 人類獨特的心理能力-智慧,能使人具備學 習的能力、抽象思考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 的能力,並充分運用之。 人類身心成熟的過程相較於其他動物緩慢, 所以有較大的可塑性,能經由社會化的過程, 奠定人格的基礎。 人類具有語言及文字,可以傳遞思想並相互 溝通;象徵及符號互動( Symbolic Interaction )。

7 社會化的基礎-社會方面( 1/2 ) 可從「制度」及「文化」加以探討。 不同社會的制度及文化、以及不同內涵的制 度及文化,都會影響個人的社會化過程。

8 社會化的基礎-社會方面( 2/2 ) 制度:對於人類社會生活予以系統安排的一 種方式。 文化:社會因歷史背景、地理環境、以及民 族特性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種特殊模式。文化 吸收或濡化( Enculturation ),意指個人受社 會的文化或次文化薰陶,而養成獨特行為模 式或價值觀念的一個過程。

9 社會化的基礎-個人與社會交互作用方面 社會化必須在個人的特質與能力和社會環境 的充分接觸與交互作用下,才能進行。

10 社會化的方式 有意的社會化-成人為使青年或兒童接受某 些規範與價值,依照預定的計畫,採取適當 的步驟,直接教導他們遵從這些規範與價值 所做的努力;例如獎賞與懲罰。 無意的社會化-在自然的人際交互關係中進 行,透過無形之中的影響力而達到社會化的 過程;例如暗示與模仿、認同作用。

11 社會化的方式 獎賞與懲罰 桑代克( Thorndike )學習律中的效果律。 現代心理學中的「正增強」、「負增強」。 魯特爾( Rotter )的「期待-增強說」。 華斯達與史金納( Ferster & Skinner )的 「增強方式」-連續增強、間歇增強。

12 社會化的方式 暗示與模仿 決定模仿行為的要素有三,包括( 1 )示範 者本身的特質,( 2 )呈現的方式,與( 3 ) 觀察者的特質。 達爾德( Tarde )在其「模仿定律」中主張 社會的過程包括兩方面,( 1 )個人創造, 也就是發明,與( 2 )個人同化,也就是模 仿;而模仿是使發明傳播於社會的方法。

13 社會化的方式 認同作用 認同是一種普遍性的學習,它包含對於實在 的或象徵的對象之一種「視同一體」的感覺, 不受時、空所限制。 最早分析認同作用的心理學家為佛洛伊德 ( Freud )。

14 探究社會化特質的途徑 社會化的主要作用乃是個人透過社會過程而 逐漸了解他人與自我的關係,因此探討自我 觀念的發展,可以了解社會化的真義。 社會化的結果表示個人在社會團體中獲得地 位與享有其身份,因此社會化也是角色學習 的過程,故而探討角色學習原理,對整個社 會化過程的了解有重大意義。

15 貳、社會化與自我概念的發展

16 自我概念發展的重要理論學說( 1/2 ) 佛洛伊德( Freud )的人格發展論:本我、 自我、超我。 柯萊(顧里、 Cooley )的「鏡中自我論」 ( Looking - glass Self ):自我觀念的形成 是透過與外界的接觸而得,包含了三個階段 -( 1 )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貌,( 2 ) 想像他人對此形貌的判斷及批評,與( 3 ) 自己對於這種判斷所引起的自我感覺。

17 自我概念發展的重要理論學說( 2/2 ) 米德( Mead )認為自我觀念是起於社會經 驗,強調個人與社會互動的重要。 郭為藩提出自我觀念發展的三個階段-( 1 ) 惟我中心期,是「生物我」萌芽及茁長的時 期,( 2 )客觀化期,是「社會我」發展的 重要時期,與( 3 )主觀化期,是「心理我」 蓬勃發展的時期,同時與「生物我」及「社 會我」綜合成完整的自我觀念。

18 參、社會化與角色學習的歷程

19 角色的概念( 1/2 ) 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常決定於他當時所承擔 的角色。 每一個人常同時具有許多不同的角色,此即 墨頓( Merton )所說的「角色組合」( Role - set )。 角色可以分為社會規定的角色(例如學生) 與自願的角色(例如店員)。

20 角色的概念( 2/2 ) 社會制度與團體對個人有不同的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之間,彼此常互相衝突。 個人行使角色方式的不同,以及個人角色的 改變,會影響其社會關係。

21 角色的學習 霍頓( Horton )與韓特( Hunt )在其合著的 「社會學」一書中,強調個人主要是透過角 色的學習與地位的獲得而社會化。角色學習 包括兩個方面:( 1 )學習與角色有關的權 利與義務,及( 2 )養成適合於角色的態度、 情感與願望等。

22 角色的區分 歸屬( ascribed )的社會角色或地位-個人 出生之後社會就加以指定,與個人的智能和 努力無關,例如性別、種族 … 等。 成就( achieved )的社會角色或地位-因個 人的能力與表現而獲得,例如學歷、職業 … 等。 ( Linton )

23 影響角色學習的因素 角色學習與社會制度有關 角色伴侶( Role - partner )有助於角色學習 經驗的重複與角色學習有關 新情境可以強化角色的學習

24 肆、社會化與教育的關係

25 社會化與教育的關係 正式教育為社會化歷程的一個部分 正式教育的實施受社會化過程的影響 社會化過程依賴正式教育的力量


Download ppt "社會化與教育 林以凱. 本次課程綱要 壹、社會化的內涵 貳、社會化與自我概念的發展 參、社會化與角色學習的歷程 肆、社會化與教育的關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