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10 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遗传学的发展与研究材料密切相关: 性状遗传 植物(豌豆) 细胞遗传 果蝇 分子遗传 细菌和病毒 遗传学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的另一 个重要原因是对基因的化学和物理结构的 深入了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10 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遗传学的发展与研究材料密切相关: 性状遗传 植物(豌豆) 细胞遗传 果蝇 分子遗传 细菌和病毒 遗传学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的另一 个重要原因是对基因的化学和物理结构的 深入了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10 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 遗传学的发展与研究材料密切相关: 性状遗传 植物(豌豆) 细胞遗传 果蝇 分子遗传 细菌和病毒 遗传学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的另一 个重要原因是对基因的化学和物理结构的 深入了解。

3 第 1 节 细菌和病毒

4 真核生物 (eukaryote) 原核生物 (prokaryote) 原核细胞: 没有核膜和明确的核结构,没有细胞器, 不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通过简单 的裂殖方式增殖。 遗传物质简单

5 一、细菌( Bacteria ) 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 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的一类生物,占据了 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干重。

6 大肠杆菌 E.coli

7 E.Coli 的拟核

8 细菌的繁殖非常快 在适宜的条件下,每 20 分钟繁殖一代 一个细胞繁殖 n 代,就有 2 n-1 +1 个细胞。 一昼夜 24 小时, 72 代, 2 71 +1 = 2.36×10 21

9 细菌遗传研究的方法 : 基本培养基( minimal medium ) 完全培养基( complete medium )

10 细菌的表现型: 菌落形态 颜色、大小、边缘状态等 营养需求 野生型( prototroph ) 营养缺陷型( auxotroph ) 对药物、噬菌体和其他因素的反应 青霉素( penicillin ): pen s pen r

11 细菌的平板培养

12 细菌的稀释培养及菌落

13 影印培养法

14 二、病毒 virus 病毒按寄主可分为: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按遗传物质可分: RNA 病毒, DNA 病毒。

15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 phage 细菌病毒 是研究得比较清楚的病毒。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均匀生长的细菌培养 板上形成噬菌斑( plaque )。 根据噬菌斑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可以鉴别不 同的噬菌体。

16 噬菌体的分类 按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生活方式分为: 温和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

17 T 4 噬菌体形态

18 T 4 phage 的结构模式

19 烈性噬菌体 virulent phage

20 温和噬菌体( temperate phage )  具有溶原性( lisogeny )的生活周期。  侵入细菌以后,细菌细胞并不马上裂解。

21 λ 噬菌体( λ phage ) 侵入细菌后,细菌并不裂解 λ 噬菌体的 DNA 通过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 上。 随着细菌 DNA 一起复制。

22 溶原性细菌( lysogenic bacterium )。  被溶原性噬菌体感染了的细菌。  整合在寄主染色体中的噬菌体 DNA 称为原 噬菌体( prophage )。

23 溶源周期 → 裂解周期:  原噬菌体通过诱导( induction )可转变为 烈性噬菌体,进入裂解周期。  诱导方式: UV 、温度改变、与非溶原性细 菌接合等。  诱导使阻遏物失活,噬菌体的基因表达, 进入裂解周期。

24 P 1 噬菌体 P 1 phage  感染 E.coli 以后,不整合到细菌 DNA 上, 而是独立存在于寄主细胞内。  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  P 1 DNA 自主复制,并分配到宿主的子细 胞中去,而且可以多于一个拷贝。  受 P 1 噬菌体感染的细菌也可以因诱导而进 入裂解周期。

25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①世代周期短 ②易于管理和进行生物化学分析 ③遗传物质比较简单 ④是单倍体,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 ⑤便于遗传操作 ⑥可用作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

26 四、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 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交流与重组。  细菌和病毒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也可以传递。  这种遗传物质的传递,被称之为拟有性过程。  拟有性过程指的是细菌或病毒获取外源遗传物质的 方式。

27 拟有性过程:  当不同的病毒颗粒同时感染一个细菌时,他们在 细菌体内可以交换遗传物质,形成重组体。  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有 4 种方式: 转化( transformation ) 接合( conjugation ) 性导( sexduction ) 转导( transduction )

28 第 2 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29 混合感染( mixed infection ): 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噬菌体同时感染一个宿 主细胞,又称为双重感染( double infection )。 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宿主细胞中的两个噬菌 体 DNA 也可以发生交换,产生基因重组。

30 T 2 phage 的重组作图  一个正常的 T 2 phage 产生的噬菌斑小而边缘 模糊,记为 r + ;  突变体 r - 产生的噬菌斑大而边缘清晰。  r - T 2 噬菌体是速溶( rapid lysis )突变体。

31 T 2 phage 的重组作图  正常的 T 2 噬菌体能感染 E.coli B 株, h + 。  突变型 E.coli B 株能抗 T 2 的感染,记为 B/2 株。  h + 的突变型 h - 又能克服 B/2 株的抗性,既能侵 染 B 株又能侵染 B/2 株。

32 T 2 phage 和 E.coli 的关系 BB/2 h+h+ 能感染不能感染 h-h- 能感染

33 T 2 基因重组试验:  h - 和 h + 噬菌体均能感染 E.coli B 株。  用基因型为 r + h - 和 r - h + 的两种 T 2 噬菌体同 时感染 E.coli B 株(双重感染)。  将双重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接种 在同时长有 B 株和 B/2 株的培养板上,记录 噬菌斑的数目和形态。

34 T 2 plaques

35 h + r - 42 半透明,大 h - r + 34 透明,小 h - r - 12 透明,大 h + r + 12 半透明,小 亲本型 重组型  重组率( Rf )= 24 %= 24cM

36 T 2 phage 重组试验结果

37 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分别作出 3 个连锁图

38 有四种可能的排列顺序

39 思考题: 你能否确定这 4 个基因座的关系?还缺什么条 件?怎么解决 ?

40 λ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 Kaiser(1955) , λ 噬菌体的重组作图。  用 UV 照射获得了 5 个 λphage 的突变型: s 型,噬菌斑较小, mi 型,噬菌斑特别小, c 型,噬菌斑完全清晰, co 1 型,噬菌斑中间模糊,四周清晰, co 2 型,噬菌斑的中部较 co 1 型更为浓密。

41 λ 噬菌体 s co 1 mi × + + +的杂交结果及分析作图

42 λ 噬菌体 s co 1 mi 基因连锁图

43 第 3 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细菌与细菌之间的遗传物质的交流(拟有性 过程)有四种不同的方式:  转化( transformation )  结合( cojugation )  性导( sexduction )  转导( transduction )

44 一、转化( transformation ) 细菌通过细胞膜摄取周围环境中 DNA 片段, 并通过重组将其整合到自身 Chr 中的过程。

45 转化示意图转化示意图

46

47 转化示意图

48 trp 2 + his 2 + tyr 1 + (供体) ×trp 2 - his 2 - tyr 1 - (受体) 的转化类型及重组率计算

49 根据上表计算结果绘制的连锁图

50 二、接合 conjugation 在原核生物中,两个细胞在相互接触过程 中,遗传物质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 体的现象称为结合。

51 细菌的接合试验细菌的接合试验

52

53 细菌接合的电镜照片

54 F 因子  A 菌株之所以能成为供体,是因为它含有 一个性因子( sex factor ),又称致育因子 ( fertility factor ),简称 F 因子。  附加体:

55 质粒质粒

56 相关概念:  F  F +  F -  Hfr : 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  F′

57 F′ 因子的形成

58 接合过程示意图接合过程示意图

59 接合过程示意图

60 Hfr 菌 株 的 形 成 及 其 基 因 转 移

61

62 部分二倍体:  当 Hfr 菌的部分染色体进入 F - 细胞后, F - 细胞中就成为部分二倍体( partial diploid ) 或部分合子( merozygote )。  新转入的 DNA 片断称为供体外基因子 ( exogenote ),而受体的染色体称为受体 内基因子( endogenote )。

63 部分二倍体及其交换

64 中断杂交试验  Hfr 中的 DNA 向 F - 转移时,是从酶切端点 开始直线式进行的。  因此可以用于基因作图。

65 中断杂交试验: Hfr : str s thr + leu + azi s tonA s galb + lac + F - : str r thr - leu - azi r tonA r galb - lac - str r 对链霉素有抗性 azi r 对叠氮化合物有抗性 tonA r 对 T 1 噬菌体有抗性 thr + leu + galb + lac + 对苏氨酸、亮氨酸、半 乳糖和乳糖为原养型

66 中断杂交后,接合后体中各个性状出现的频率

67 大肠杆菌 Hfr str s thr + leu + azi s tonA s galb + lac + × F - str r thr - leu - azi r tonA r galb - lac - 的结果

68 根据中断杂交试验绘制的连锁图

69 用中断杂交试验确定的几个 Hfr 菌株的基因顺序

70 F 因子插入的位置及方向

71

72 重组作图 a 重组体的基因型是 lac + ade + b 重组体的基因型是 lac - ade +

73 大肠杆菌染色体图大肠杆菌染色体图

74 三、性导  性导( sexduction ): 以 F′ 因子为媒介,将供体细胞的部分遗传物 质导入受体细胞形成部分二倍体。  并发性导( co - sexduction ): 两个相邻的基因,同处于一个 F′ 因子上被转 移,称为并发性导。

75 性导过程示意图性导过程示意图

76 四、转导 transduction 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段染色体 或基因从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菌 细胞的过程。

77 转导颗粒 transducing particle  将宿主 DNA 片断包装在蛋白质外壳内的假 噬菌体。

78 普遍性转导

79 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

80

81 共转导( cotransduction )  两个基因被包装在一个转导颗粒中转导。

82 以 E.coli 的 P 1 噬菌体进行下列转导: 供体 thr + leu + azi r 受体 thr - leu - azi s 先用 P 1 噬菌体感染供体菌株,再用来自供 体的新一代 P 1 噬菌体感染受体菌株。 然后检测受体菌基因型。

83 检测结果: 选择标记 非选择标记 1 leu + 50% azi r , 2% thr + 2 thr + 3% leu + , 0 % azi r 3 thr + leu + 0% azi r

84

85 转导颗粒与染色体之间通过四次交换 形成转导体,这种转导体的频率最低

86 作业: 7 、 8 、 10


Download ppt "第 10 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遗传学的发展与研究材料密切相关: 性状遗传 植物(豌豆) 细胞遗传 果蝇 分子遗传 细菌和病毒 遗传学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的另一 个重要原因是对基因的化学和物理结构的 深入了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