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產氣莢膜桿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產氣莢膜桿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產氣莢膜桿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食物中毒 產氣莢膜桿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2 Photomicrograph of Gram stained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Photomicrograph of Gram stained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From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細菌性食品中毒的分類 分為三類:感染型、毒素型及中間型。 關於【中間型之食品中毒】
介於感染型與毒素型中間,病原菌進入人體後於結腸等器官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導致中毒症狀之發生,代表性之食品中毒原因菌為產氣莢膜桿菌及病原性大腸桿菌。

4 關於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菌名: Clostridium perfringens(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 分類地位:  Clostridium屬(梭狀芽孢桿菌屬) endospore-forming 的Gram-postive桿菌。 大小型態: 大小:0.6~2.4*1.5~19 μm 無鞭毛,無運動性,呈直桿狀,單獨或成對存在。

5 關於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可繁殖位置: 通常存在於土壤、底泥和動物的腸道中。在人體中主要腸道中。 生長條件: 溫度範圍在12℃至50℃,在冷藏及冷凍溫度下不能生長。 其他: 為產孢菌,一般之調理時間及溫度無法殺菌。 致病之機轉,由於細菌產生之腸毒素所致,此種腸毒素在60℃,10分鐘內便可破壞。

6 關於 產氣莢膜桿菌食物中毒 致病原因及其來源: 潛伏期: 症狀主要發生位置: 中毒症狀:
Clostridium perfringens致病。 潛伏期: 8~22小時。 症狀主要發生位置: 下腸胃道(如腹部痙攣和/或腹瀉)。 中毒症狀: 噁心、嘔吐(有時)、產氣、冷顫、腹痛、腹瀉、腹部痙攣,但無發燒…等。病期1~2天。

7 受污染食物及污染方式 受污染食品: 污染方式: 通常存在蛋白質含量高之食品中,及置於室溫過夜之煮熟肉類、肉湯…等。
(1)食物在調理及供應間之時間隔了太久, (2)冷藏方式不當, (3)食用前再加熱時間、溫度不夠, (4)食品調理製備中發生交叉污染。

8 檢驗依據 主要檢查對象為食品、糞便。 從患者糞便及致病食物中分離出相同抗原型之致病菌。
從大多數患者糞便中分離出相同抗原型之致病菌,此致病菌不可能從對照者之糞便中分出。 致病食品之檢驗每克分離出≧105個致病菌。

9 預防方法 注意食品之保存,避免病媒入侵。食品應保存於20℃以下或60℃以上。 烹調時,需遵守中心溫度之管控,及快速冷卻或快速復熱的方式。
避免操作時之交叉污染。 隔餐之食品若要繼續供食應加熱完全。 遵守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10 參考文獻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全球資訊網 談隱形夏日殺手-食物中毒。 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整理資料。


Download ppt "產氣莢膜桿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