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偶极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 三、药品仪器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记录六、数据处理 八、注意事项九、思考题 七、结果分析与讨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偶极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 三、药品仪器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记录六、数据处理 八、注意事项九、思考题 七、结果分析与讨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偶极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 三、药品仪器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记录六、数据处理 八、注意事项九、思考题 七、结果分析与讨论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实验目的 1. 用溶液法测定三氯甲烷的偶极矩。 2. 了解介电常数法测定偶极矩的原理。 3. 掌握测定液体介电常数的实验技术。

3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实验原理 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片平行金属极板带有正、负 电荷时,两极板间将产生垂直于极板方向的电场, 电场强度与两极板间存在的物质有关。设两极间 为真空时的电场强度为 E 0 ,当充有某种绝缘物 质(电介质)时,由于极化作用电场强度将减弱 到 E , E 0 与 E 的比值称为介质的介电常数,用 ε 表 示,即: (1)(1)

4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ε 是反映物质电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常数, 显然它是与物质在电场中极化程度相关的 量。 ε 为实验可测量,通过 ε 的测定可获得 物质分子微观电性质的有关信息。

5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从宏观上看,极化作用相当于在极板产生了一 个与电场方向对抗的电偶极,其偶极矩的大 小即可作为极化程度的量度,所以我们把相 距 1cm 、面积 1cm 2 的平行电极间极化产生的 偶极矩 P 称为极化度。从微观上看, P 应等 于 1cm 3 体积的介质中所含分子偶极矩矢量 (包括电场作用下诱导产生的偶极矩和极性 分子固有的永久偶极矩)在电场轴向投影的 总和。设 1 cm 3 体积中分子数为 ν ,各分子偶 极矩矢量在所指轴向投影的平均值为,则: (2)(2)

6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的大小与实际作用于偶极子的电场强度 F* 成正比: 比例常数 α 称为极化率,它是从微观考虑 得出反映介质极化行为的量,与介电常数 ε 必然有着内在的联系。 α 与 ε 的关系已由克劳 修斯( Clausius )-莫索第( Mosotti )方 程联系起来: (4)(4) =αF ( 3 ) 式中 M 、 d 和 N A 依次代表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和阿佛 加德罗常数。

7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等式左端称为摩尔极化度,用 P m 表示,即 摩尔极化度可通过测定介电常数和密度来 计算,从而可求得极化率 α 。 非极性分子在电场中的极化,包括电子极化 (电子云变形)和原子极化(电子核骨架变 形)两部分,二者之和称为诱导极化(或变 形极化)。极化分子除诱导极化外,还包括 其永久偶极在电场中取向而产生的极化,称 为定向极化。 (5)(5)

8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脚标 e 、 a 和 μ 依次指电子极化、原子极化 和定向极化。对于非极性分子右端第三项 等于零。 故摩尔极化度可写成: P m = P e +P a +P μ (6)(6)

9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电子极化率 α e 和原子极化率 α a 与温度无关, 定向极化率 α μ 则与温度和分子永久偶极矩有 关,德拜( Debye )导出 α μ 与永久偶极矩 μ 的 平方成正比,与绝对温度 T 成反比: 式中 K 为波尔茨曼常数。由此可见,若能测得 P μ ,则可计算出永久偶极矩 μ 来: (8)(8) (7)(7)

10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如何从测定的摩尔极化度 P m 中分别出 Pμ 的贡献呢? 介电常数实际上是在 107Hz 以下的频率测定的,测得 的极化度为 Pe 、 Pa 和 Pμ 的总和。若把频率提高到红 外线范围(约 10 11 -10 14 Hz ),偶极子已来不及转向, 故定向极化停止,此时极化度中只有 Pe 和 Pa 的贡献 了。所以原则上从按介电常数计算的 P m 中减去在红 外线频率范围测得的极化度,就等于 Pμ ,但这在实验 上有困难。若在把频率提高到可见光范围,原子极化 也停止,只剩下 Pe 了。由于 Pa 比之于 Pe 和 Pμ 是很小 的,故可忽略,则: Pμ≈ Pm - Pe ( 9 )

1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Pe 很容易根据折射率求得,因为根据麦克斯 韦( Maxwell )理论,在同一频率下: ε= n 2 ( 10 ) 式中 n 是物质的折射率。故 Pe 实际上正是物质 的摩尔折射率 R : 于是( 8 )式可写成 ( 11 ) Pe=R= ( 12 )

1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将有关常数代入,得: 上式只适用于稀薄气体,对密度较大的物质, 如液体,是不适用的。对于极稀溶液中的溶 质,如果溶剂与溶质间无特殊相互作用,上 式亦可近似应用,这就是本实验采用的溶液 法测定偶极矩的根据。 ( 13 ) (单位为德拜)

13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极化度具有加和性,根据混合定律可得: P 12 = x 1 P 1 + x 2 P 2 ( 14 ) 脚标 1 、 2 、和 12 依次指溶剂、溶质和溶液。 χ 是摩尔分数,以后 P 均指摩尔极化度,略去其 脚标 m 。将上式中的各 P 用相应的 ε 、 d 和 M 表 达,并进行重排,得: (15)

14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这就是说,测定出已知浓度溶液和纯溶剂的 介电常数和密度,就可计算溶质极化度 P 2 。 但实际上只有当溶液无限稀释时,求得的 P 2 (表示为 P 2 , ∞ )才比较接近于纯溶质的极化 度。溶液过稀引入实验误差很大,所以通常 是对一系列不太稀的溶液进行测定,然后通 过作图或计算外推到 x 2 = 0 以求得 P 2 , ∞ 。下 面介绍计算的方法。

15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海德斯特兰( Hedestrand )曾指出,如果 ε 12 和 d 12 随浓度 x 2 变化的函数关系为已知时,即 可计算出 P 2 , ∞ 。实际上 ε 12 和 d 12 都与 x 2 近似呈 直线关系: ( 17 ) ( 16 )

16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将上两式代入( 15 )式,然后求 x 2 →0 的 极限,即可得 P 2 , ∞ 因折射率 n 12 与 x 2 也有直线关系: n 12 = n 1 ( 1+γx 2 ) ( 19 ) · + · ( 18 )

17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得 以上 α 、 β 、 γ 分别根据 ε 12 - x 2 、 d 12 - x 2 、 n 12 - x 2 图求出,于是根据( 13 )式 (单位为德拜) ( 21 ) · + ( 20 )

18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介电常数是通过测定电容后经计算得到的, 因为两个极板和其间的介质即构成一个电容 器,电容的大小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 式中 (二)介电常数的测定原理 ε= ( 22 ) ε 的介质时的电容。实验中通常以空气为介质 时的电容为 ,因为空气相对于真空的介 电常数为 1.0006 ,与真空作介质的情况相差 甚微。 是真空为介质的电容,是充以介电常数为

19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 ( 23 ) 实验室测定介电常数常用的方法有电桥法,谐振法 和频拍法。电桥法应用惠斯登电桥原理进行测定; 谐振法和频拍法的共同特点是把电容池作为振荡电 路的一个元件,当电路其他参数固定时,振荡频率 就只是电容的函数。先用一个可变标准电容 组成振荡电路,设 取值为 时振荡频率为 f s 。 再把电容池接入电路,与 并联,总电容增大, 故振荡频率下降。若调减又可使频率回升,当 从减到 时频率恢复到 f s ,则接入电容池 之差:与 增加的电容即等于

20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对于同一台仪器和同一电容池,在相同的实 验条件下, 基本上是定值,故可用一已知 介电常数的标准物质(如苯)进行校正,以 求得 ,供其他测定计算用。用电桥法测定 同样要进行这种校正。 谐振法的频拍法不同之处,仅在于检测频率 恢复的方法不同而已。这里用 表示是因为 它还不是两极板与介质组成的电容 ,其中 还包括不可避免的由导线和仪器结构等因素 产生的分布电容 ,即: = + ( 24 )

2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校正方法和计算如下: 第一步,电容池盛空气,测定出 , = ( 25 ) + 第二步,电容池盛标准物质,测定出 = ( 26 ) +

2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因 与 间有如下关系(近似 = )。 = ( 27 ) 将 ( 25 )、( 26 )、 和 ( 27 ) 三式联立求解,可得 = ( 28 )

23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药品仪器 1. 电容测量仪; 电容测量仪 2. 阿贝折射仪; 阿贝折射仪 3. 电吹风; 4. 超级恒温槽; 5. 液体比重天平; 6. 移液管、取样管; 7. 苯(干燥); 8. 三氯甲烷(干燥); 9. 等等。

24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实验步骤 溶液 配制 折射率 的测定 液体密度 的测定 介电常数 的测定

25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日期: ;室温: ℃;气压: KPa 样品号 0*1234 三氯甲烷摩尔分数 (x 2 ) 密度( d ) 折射率 (n) 介电常数 ( ε ) 0* 号样品为纯苯 温度: ;

26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数据处理 1. 作 d 12 - x 2 图,由直线斜率求 β 值。 2 .作 n 12 - x 2 图,由直线斜率求 γ 值。 3 .作 ε 12 - x 2 图,由直线斜率求 α 值。 4 .将 d 1 、 ε 1 、 α 、 β 值代入( 18 )式计算 P 2 , ∞ 。 5 .将 d1 、 n1 、 β 、 γ 值代入( 20 )式计算 R 2 , ∞ 。 6 .将 P 2 , ∞ 、 R 2 , ∞ 值代入( 21 )式计算三氯甲烷的 永久偶极矩 μ 。

27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文献值:

28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实验结果与讨论 ⑴结果:实测值为 μ 三氯甲烷 ⑵计算实验偏差: 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⑷有何建议与想法?

29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注意事项: 1. 必须恒温; 2. 恒温介质不能用水; 3. 实验结束后,废液必须倒入专用的回收 瓶中,并用电吹风吹干电容测定仪。

30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思考题 1. 测定介电常数时,如何最大限度 保证颁分布电容 C d 为定值? 2. 用小电容测量仪测定介电常数 (电桥法),被测电容 C X 二端不 能接地,为什么恒温介质不能用 水,而要用介电常数很小的油?


Download ppt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偶极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 三、药品仪器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记录六、数据处理 八、注意事项九、思考题 七、结果分析与讨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