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蔡志明 1 孫岩章 2* 王亞男 1 1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暨環境資源學系 2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 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 第二十八卷 第一期 民國九十四年六月 ) 常見台北地區植物乾濕葉片與枝條 滯塵效率的比較研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蔡志明 1 孫岩章 2* 王亞男 1 1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暨環境資源學系 2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 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 第二十八卷 第一期 民國九十四年六月 ) 常見台北地區植物乾濕葉片與枝條 滯塵效率的比較研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蔡志明 1 孫岩章 2* 王亞男 1 1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暨環境資源學系 2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 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 第二十八卷 第一期 民國九十四年六月 ) 常見台北地區植物乾濕葉片與枝條 滯塵效率的比較研究

2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 本研究設計揚塵器與揚塵箱,利用人工揚塵箱測試 13 種常見植物葉片及 6 種樹木枝條對塵土及水泥微粒之 滯塵率對塵土微粒之滯塵效率。  結果顯示,葉片以龍柏乾葉片對塵土滯塵率為最高, 福木最低。枝條則以噴濕枝條對水泥微粒之滯塵率為 最大。  研究中發現塵土或水泥微粒皆傾向於累積在葉片及枝 條迎風面。

3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 大氣中的粒狀污染物,對植物之影響主要為阻塞氣孔、 降低蒸散作用、減低光合作用及影響氣體交換等。  植物除了地下根部以外,地上部與大氣接觸的任何部 位,都具有滯塵的功能。  一株 6 米高含 10 萬片樹葉之榕樹,每一年約可沉積之 微粒重約 4.0-6.6 公斤。一般森林要比裸露地吸附煙塵 的能力大 75 倍 (1992 蔣美珍、劉嘉蓉 ) 。

4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 不同的樹種截塵能力卻相差很大,和植物葉片的大小,葉面的粗 糙程度以及葉子的著生角度等因素有關 (1992 吳欽雲 ) 。  台灣地區一般以塵土及燃油、燃煤飛灰、黑煙等為最常見 的微粒。微粒降落於植物表面的機制主要可分為三種: (1) 受重力作用而沈降 (sedime ntat ion) (2) 因撞擊而沈降 (impaction) (3) 因降雨淋洗而沈降

5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2.1 人工揚塵箱之設計 人工揚塵箱主要由送風機 (BLOWER) 、流量計、微粒 貯存瓶、四個 8 公分正方形之風扇、壓克力箱及流動 的管線共同組合而成。風扇目的在造成箱內空氣和微 粒的流動及循環。揚塵箱上壁之中央則黏貼一列的尼 龍細線作為風場指標。揚塵箱之構造如圖 1 所示。

6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2.2 揚塵箱箱內風速及風向之測定 箱內之風速係以風速計測定,風向則以揚塵箱上壁中央黏 貼之尼龍細線走向判斷之,此處風速約為 0.8~1.8 m/sec 。 風扇上方 10 cm 處之風速約為 1~2 m/sec ,箱內氣體排出處 風速約為 0.5~1 m/sec ,植物受測位置風速約為 0.5~0.7 m/sec 。

7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出氣口 ( 四個小洞皆塞滿棉花 ) 進氣口 ( 四個 0.3×0.3cm 小洞 ) 微粒儲存瓶 幫浦 ( 送風機 ) 流量計 四個風扇 植物放置區 人工揚塵箱及揚塵器構造圖 The Dust generator and dust exposure chamber 尼龍細線 ( 做為風場指標 )

8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2.3 試驗植物種類及來源 受測葉片包括有白千層、正榕、樟樹、台灣欒樹、黑 板樹、褔木、木麻黃、羅漢松、龍柏、鵝掌藤、月橘、 金露花、杜鵑等 13 種植物;而受測枝條為正榕、褔木、 艷紫荊、月橘、鵝掌藤、杜鵑等 6 種植物。 2.4 供試微粒種類及來源 塵土微粒係取台大農場之田土及建築施工地區附近的 黃土共兩種,並以 42mm 的篩網過篩做為試驗之用; 水泥微粒則購買於建築材料行。

9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2.5 葉片滯塵率之測定及操作 每個葉面的方向與氣流的方向成 90 度。揚塵 5 分鐘, 並隨時搖動揚塵器,結束後,風扇仍然持續轉動 2 分鐘。 取葉片每 1~3 葉為一組 ( 視樹種而定 ) ,每種植物 5 重覆, 置入已事先秤重的試管中 ( 試管重量為 W 0 ) ,然後稱取經 過處理烘乾之葉片 + 微粒重 (W 1 ) ,則 W 1 - W 0 為葉片攔截 微粒的重量。葉面積測定法 ( 單位 cm 2 ) 為電腦掃瞄器測定 法,依此葉片之滯塵量公式如下:

10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葉片滯塵量 (mg/cm2) = (W 1 - W 0 ) / A W 0 :乾淨試管重 (mg) W 1 :乾淨試管重+微粒量 (mg) A :單面的葉面積 (cm 2 ) 。 噴濕葉片試驗步驟主要亦如前述方法;本試驗受測植物為: 白千層、正榕、樟樹、月橘、杜鵑等 5 種植物。 白千層葉 樟樹葉 月橘葉

11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2.6 乾燥與噴濕枝條滯塵率之測定及操作 修剪處理後之枝條測定方法如前述葉片者。 其枝條滯塵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枝條滯塵量 (mg/cm 2 ) = (Wb - Wa) / (D × π × 10) Wb :試管+微粒總重 (mg) Wa :試管原重 (mg) D :枝條直徑 (cm)( 為枝條受測部位上下之平均值 ) π :即圓周率以 3.14 計 ×10 :表示枝條長 10 cm 受測之噴濕枝條其操作及測定方法如同前述。

12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2.7 統計分析 有關 13 種植物乾燥葉片及 6 種植物乾濕枝條四種處理 下所得到的滯塵量以 one-way ANOVA 進行差異性的顯 著分析後,再以 Duncan’s 多變域分析各組平均值間的差 異, α = 0.05 。

13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3.1 以塵土對 13 種乾燥葉片測試滯塵量 的結果 13 種樹種離體葉片測定塵土滯塵之結果如圖 2 ,滯塵量 範圍為 0.199~4.32 mg/cm 2 ,以龍柏及木麻黃滯塵量最多, 褔木滯塵量最少。葉面積小的植物普遍有較高的滯塵量。 又乾葉片滯塵仍受微粒慣性作用之控制,即多傾向沈積於 迎風面之葉緣,其結果如圖 3 。

14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圖 2圖 2 圖 3圖 3 塵土微粒對 13 種樹種乾葉片滯塵量之比較 揚塵箱內風及微粒流經葉片時葉片滯塵情形

15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3.2 以塵土對 5 種噴濕葉片滯塵量的測定結果 結果如表 1 。其中以白千層的滯塵量為 1.3913 mg/ cm 2 最 大,正榕 0.5747mg/cm 2 為最小。由結果得知,噴濕葉片滯塵 量皆遠高於乾葉片的滯塵量,而噴濕葉片比乾燥葉片滯塵量 之比值以樟樹 2.56 倍為最高,最小則為正榕的 1.17 倍。 樹種乾燥葉片滯塵量 (mg/cm 2 ) 噴濕葉片滯塵量 (mg/cm 2 ) 噴溼葉片 / 乾燥葉片 滯塵量比值 月橘 0.4068±0.050.7881±0.231.94 杜鵑 0.5708±0.111.1612±0.092.03 白千層 0.5698±0.101.3913±0.182.45 樟樹 0.4487±0.051.1498±0.172.56 正榕 0.4910±0.060.5747±0.121.17 表 1 五種樹種離體葉片在乾燥及噴濕時在揚塵箱內滯塵量之比較 * * 各為 5 重覆之平均值

16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3.3 乾濕枝條對水泥及塵土滯塵量之測定 取月橘、艷紫荊、正榕、楓香、褔木及鵝掌藤等 6 枝條 進行水泥及塵土滯塵量之測定, 即各有四種處理:乾枝 條 / 塵土、水泥;濕枝條 / 塵土、水泥,結果如圖 4 所示。 圖 4 塵土及水泥對 6 種樹木乾濕枝條滯塵量之比較

17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 濕枝條對塵土之滯塵量以楓香枝條最高。對水泥之滯塵量 則以正榕為最高。  上述四種處理的結果如表 2 。其中以鵝掌藤濕 / 乾枝條滯塵 量比有最大的 3.37 倍。在水泥滯塵方面,則以楓香濕 / 乾 枝條滯塵量比為最大的 5.23 倍。  本研究亦觀察枝條在噴濕後風乾的速度,其中以楓香、正 榕及福木的枝條,較不易在風速 0.5~0.7 m/sec 情況下變 乾。而月橘則風乾較快。

18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樹種微粒種類 乾枝條滯塵量平 均值 (mg/cm 2 ) 濕枝條比乾枝條 之滯塵量比較 月橘 塵土 水泥 0.4177±0.06 0.7051±0.14 0.4676±0.06 1.3168±0.06 1.12 1.87 豔紫荊 塵土 水泥 0.1931±0.01 0.3975±0.09 0.4370±0.05 1.4010±0.15 2.19 3.52 正榕 塵土 水泥 0.4726±0.03 0.5803±0.13 0.7159±0.05 2.8392±0.21 1.51 4.89 楓香 塵土 水泥 0.4644±0.08 0.3983±0.03 1.4443±0.16 2.0836±0.22 3.11 5.23 福木 塵土 水泥 0.4677±0.13 0.4531±0.05 0.5076±0.11 1.6886±0.23 1.09 3.73 鵝掌藤 塵土 水泥 0.2101±0.02 0.2538±0.03 0.7116±0.10 0.8362±0.13 3.37 3.29 表 2 塵土及水泥對 6 種樹木乾濕枝條滯塵率之比較 * * 各為 5 重覆之平均值

19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 13 種樹種離體葉片之滯塵量範圍為 0.199~4.32 mg/cm2 , 以龍柏及木麻黃滯塵量最多,褔木滯塵量最少。  葉片小之植物其單位面積之滯塵率較高。 另一影響滯塵率之因素為葉表之粗糙度,覆有絨毛,可增 加葉片截塵效率。  乾葉片滯塵仍受微粒慣性作用之控制,多傾向沈積於迎風 面之葉緣。

20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 葉片噴濕時,滯塵量遠高於乾葉片,而噴濕 / 乾燥葉片滯 塵量之比值以樟樹、白千層的 2.5 倍為最高,最小為正榕 的 1.2 倍。  研究指出 ( 何綠萍等人, 1992 ) ,樹葉滯塵的方式應有 停 著、附著和黏著三種。 一般的落塵應以停著為主,而具多毛 的葉表則有附著,但黏著則為葉片最穩定之滯留方式。  在枝條滯塵方面,以濕枝條對水泥之滯塵量為最高。而乾 枝條之塵土滯塵量與其枝條粗細及表面粗糙度有關。

21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 枝條粗細會影響滯塵率,直徑愈大的枝條滯塵量會較小,其 原因與慣性作用有關。  枝條噴濕後,普遍會增加滯塵率,其中以鵝掌藤濕枝條的塵 土滯塵增加最多,其倍率達 3.37 倍。在水泥滯塵增加方面 則以楓香有最大 5.23 倍的增幅。  Little 在 1977 年曾報告證實:塵埃在枝條的沈積速度 (deposition velocity) 通常比葉片上的快很多,因此認為 樹木即使在沒有葉片的冬天仍有相當的滯塵能力。

22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白千層葉 正榕葉 樟樹葉 台灣欒樹葉

23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福木葉 羅漢松葉鵝掌藤葉 黑板樹葉

24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木麻黃葉 龍柏葉 杜鵑葉 月橘葉

25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豔紫荊枝 杜鵑花枝 月橘枝 福木枝

26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Download ppt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風工程研究室 蔡志明 1 孫岩章 2* 王亞男 1 1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暨環境資源學系 2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 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 第二十八卷 第一期 民國九十四年六月 ) 常見台北地區植物乾濕葉片與枝條 滯塵效率的比較研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