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内脏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张春敏. 内脏肿瘤皮肤表现分类 — 两类  直接效应:直接效应主要为皮肤转移瘤是 指恶性肿瘤或其转移灶生长影响周围器官 或组织正常功能 ;  间接效应 :即副肿瘤性皮肤病, 是指恶性 肿瘤或其转移灶经复杂生物学效应影响远 处器官或组织正常功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内脏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张春敏. 内脏肿瘤皮肤表现分类 — 两类  直接效应:直接效应主要为皮肤转移瘤是 指恶性肿瘤或其转移灶生长影响周围器官 或组织正常功能 ;  间接效应 :即副肿瘤性皮肤病, 是指恶性 肿瘤或其转移灶经复杂生物学效应影响远 处器官或组织正常功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内脏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张春敏

2 内脏肿瘤皮肤表现分类 — 两类  直接效应:直接效应主要为皮肤转移瘤是 指恶性肿瘤或其转移灶生长影响周围器官 或组织正常功能 ;  间接效应 :即副肿瘤性皮肤病, 是指恶性 肿瘤或其转移灶经复杂生物学效应影响远 处器官或组织正常功能。

3 一、肿瘤皮肤转移

4  发生率约 5-10% ,男性, 肺癌占第一位;女性,乳腺癌占 第一位 ;  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或结节,多为多发性;  易发生于与原发癌靠近的部位,如乳腺癌和肺癌转移到胸 壁、背部, 胃肠道癌转移到腹壁, 头颈部和四肢等处少见 ;  肿瘤一旦发生皮肤转移,常合并其他多脏器转移,预后较 差 ;  当皮肤转移癌为首发症状时, 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纤维瘤、 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等而延误诊治。  对久不愈性溃疡、顽固硬化性红斑、原因不明的皮肤结节 应及早活检,及早发现体内潜在的恶性肿瘤 。

5 二、副肿瘤性皮肤病  是一种与恶性肿瘤伴发出现的宿主器官功 能紊乱综合征;  与继发于恶性肿瘤的各种生物活性激素、 生长因子或抗原与抗体作用密切相关;  发病率仅占恶性肿瘤患者的 7%~15% ,但 它可能是早期肿瘤患者或肿瘤复发患者的 最初临床表现 。  若皮肤表现为首发症状时,一旦确定为副 肿瘤性疾病,则意义重大。

6 1 、副肿瘤性天疱疮

7 特点:  皮损表现为口腔粘膜及唇红缘顽固性疼痛性持续 性糜烂及多形性皮损;  组织学改变为角质形成细胞坏死、表皮内基层松 解和界面皮炎;  直接免疫荧光示棘细胞间及表真皮交界处均有荧 光沉积;  最常伴发的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 胞性白血病和 Castleman 病 ( 巨大淋巴结增生 ) 、 胸腺瘤 ( 良性和恶性 ) 等;

8 2 、皮肌炎

9 特点  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比例 5%~52% 不等;  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多见于 50 一 60 岁的患 者;  多出现在恶性肿瘤之前, 也有两者同时发生或 恶性肿瘤先于皮肌炎 ;  伴发的肿瘤多见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  DM 伴发恶性肿瘤预后差,病死率高。

10 3 .恶性黑棘皮病

11  特点  与良性黑棘皮病相比,病程短、发展快、 呈进行性,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 临床上皮肤黏膜乳头瘤样病变广泛、显著, 且掌跖有特征性 “ 天鹅绒样 ” 或 “ 牛肚样 ” 改变;  若老年患者,皮疹广泛而显著,呈进行性 增生改变,并有特征性 “ 牛肚样掌 ” ,应高度 怀疑为恶性黑棘皮病

12 4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

13 特点  临床表现为肢端部的红色斑块和角化鳞屑 性损害;  最常见的为咽、喉、食道和肺的鳞状细胞 癌 ;  约 60% 的病例先于肿瘤发生, 20% 病例皮 损与内脏肿瘤同时出现 ,皮损与肿瘤的演 变往往相平行 。

14 5 . Leser- Trélat 征

15 5 . Leser- Trélat 征 -- 莱泽 - 特雷拉征  特点  突发性脂溢性角化病或原有脂溢性角化的 皮损突然增多或增大 ;  多与恶性黑棘皮病及胃腺癌并发 ;  中老年患者突发密集的脂溢性角化伴瘙痒 者应考虑 Leser-Trélat 征的可能。

16 6 .获得性鱼鳞病

17  特点  若成人期发病,可能是恶性肿瘤、非恶性 系统性疾病和药物反应的皮肤表现 ;  伴发的恶性肿瘤以淋巴瘤最为多见,尤其 霍奇金病, 其他有多发性骨髓瘤、 Kaposi 肉 瘤和卵巢、乳腺、肺、宫颈的癌肿及结肠 癌。

18 7. 匐行性回状红斑

19  特点  表现为红色的圆圈状环形斑 ;皮疹好发于 患者的胸腹部、背部和臀部,数量多,经 久不退 ;  是最具特异性的副肿瘤性皮肤病之一, 80% 病例伴有恶性肿瘤,以支气管癌最常 见;  80% 的病例皮疹在肿瘤诊断前出现。

20 8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21 特点  是一种以反复发生游走性坏死松解性红斑 为特征,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相似, 且有周期性 ;  是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最具有特征性的皮 肤表现,是大多数病例的主要诊断依据 ;  除具有典型的皮损外, 常伴发糖尿病、口炎、 消瘦、贫血及胰腺的肿瘤;  好发于 50-60 岁患者。

22 9 . Sweet 综合征

23  特点  约 10%-20% 的 Sweet 综合征患者合并潜在的恶 性疾病 ;  伴发的肿瘤中, 85% 为血液病,最常见的为急性 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 MDS ), 国外报道可伴发肺小细胞癌、胃癌、 乳腺癌、口腔癌、支气管癌等 。  若诊断为 Sweet 综合征,需提高警惕和长期随访, 随访时间至少 5 年。

24 10 .获得性毳毛增多症 特点:  表现为面部、躯干和腋下柔软、绒毛状、非色素 性的毳毛 ;  多见于女性;  若在后天毳毛突然增多,则是恶性肿瘤的信号, 比其他皮肤标志更具有肯定性,被描述为唯一的、 绝对的恶性肿瘤皮肤标志 ;  一般发生在肿瘤晚期 ( 肿瘤广泛转移后 ) ,但也有 在肿瘤之前几个月或几年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 意义 ;  伴发的肿瘤以肺癌和结肠癌多见。

25 结 语结 语  皮肤是反应身体健康状态的一面镜子 ,多 种疾病 ( 包括肿瘤 ) 都可以在皮肤上表现出特 异或非特异的皮疹;  丰富的临床知识、认真、准确的皮肤检查 将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26


Download ppt "内脏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张春敏. 内脏肿瘤皮肤表现分类 — 两类  直接效应:直接效应主要为皮肤转移瘤是 指恶性肿瘤或其转移灶生长影响周围器官 或组织正常功能 ;  间接效应 :即副肿瘤性皮肤病, 是指恶性 肿瘤或其转移灶经复杂生物学效应影响远 处器官或组织正常功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