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Jared Black Modified over 9 years ago
1
事實上,為準備慶祝基督死而復活的逾越節, 也就是準備施行入門聖事, 亦即已受洗者(基督徒)與將受洗者(候洗者) 一起,準備新生。 初時一天、兩天,繼而一周、三周, 以至後來發展成六周到四十天,即四旬期 * 。 自從第三世紀,羅馬教會已發展出有系統的禮儀, 幫助候洗者,皈依基督,融入教會的生活。 今日羅馬教會仍嚴加遵守。 四旬期及復活期淺釋 ( 三之二 ) * 四十是進入福地前的四十年(申 8:2; 29:5 ;戶 32:13 );與主相遇的 40 天準備 過程(出 24:18,34:28 ;列上 19:8 );還有洪水淨世四十日夜(創 7:12 )。 耶穌也在曠野守齋四十天(瑪 4:2 ;路 4:1-2 )。總之,是一段淨化時期。
2
四旬期及復活期淺釋 ( 三之二 ) 四旬期首主日甄選禮: 即甄選準備在復活節領受入門聖事的候洗者。 這些慕道者經過約一年半的慕道學習, 已經熟悉福音和教理,且 在心靈和行為上已經皈依基督, 並 懷著信德,慣常祈禱,及 參與教會的生活。 於是,在導師、陪談員、介紹人、代父母等的共同推薦, 及由神職人員審查合乎資格後,在堂區(教會)團體面前, 遞上入門聖事申請書,或把姓名登記在候洗者名冊內。
3
候洗者經過天主藉教會的甄選, 進入「新生」的近準備期(四 旬期),即要藉良心的反省和 懺悔,淨化心靈,漸漸死於自 我 …… 並要藉對 基督更深入 的認識, 而得到生活 的光照, 活於基督。
4
候洗者在四旬期第三、四、五主日,也要在教會團體 (堂區)前,接受「檢視」,即「考核禮」。 教會在這三個主日,要為候洗者再解釋三篇特別的福音: 耶穌與井邊婦人論道 (若 4:6-42 ) 指示活水之源、 治好胎生瞎子 (若 9:1-8 ) 指出生命之光,及復活拉匝祿 (若 11:1- 45 ) 展示生命, 來揭示人靈的軟弱,及基督的醫治,使候洗者和教友一起, 接受基督的拯救,好能遠離罪惡和魔鬼的操控。 「候洗者考核禮」可以說是簡單的驅魔禮。 同時,也可為候洗者傅油,求主賜給他們力量, 以戰勝三仇 (魔鬼、肉身和世俗) 。
5
在香港,「考核禮」不但 在堂區團體中舉行, 也分區由主教主持, 讓不同堂區的候洗者可以見面, 互相鼓勵,也與教區主教見面, 聆聽主教的教誨 * , 以增強融入教會的經驗。 * 第三世紀的羅馬教會已有如此記載, 見依玻理《宗徒傳承》 15-21 。
8
候洗者經過「考核禮」 的「檢視」,在平日的 聚會中,教會也給候洗 者授予信經,即以信經 來協助候洗者整合信仰; 又授予天主經,即以天 主經來協助他們整合自 己的祈禱生活, 進入深度的皈依,把自 己交託於天主。
9
與此同時,四旬期的另一特色, 就是已受洗的教友也在這段時期不斷悔改更新, 以身作則,陪伴候洗者皈依基督。 事實上,早期教會,教友犯了嚴重罪過, 必須公開懺悔和補贖,尤其在四旬期開始, 教會便收錄「懺悔者」作最後準備: 在「懺悔者」頭上撒上灰土。「懺悔者」在四旬期內穿上 苦衣、守齋克己、勵行補贖, 好能在聖周四接受公赦罪,以便重新被教會接納, 歡慶逾越節,重度基督徒生活。 到了六、七世紀之後,私告解的形式盛行, 全體教友都渴望在四旬期悔改更新, 辦妥當告解和做妥補贖後,慶祝逾越節。 於是,在 1091 年開始,直到今天,羅馬教會都會在四旬期 首日,為全體教友舉行聖灰禮儀,開始以悔罪和補贖來準 備逾越節。
14
在四旬期內,全體教友在福音光照下, 勵行靈修操練,即以 讀經祈禱、 反省懺悔,與天主修好,並以 守齋 克己,操練和重整自己的內心傾向, 以達致清心寡慾,及 履行愛德, 好能與人和好共融。
15
在讀經祈禱方面,自十四世 紀,直到今天, 拜苦路仍是教友 在四旬期內最喜歡和最感人 的祈禱方式。 它的基本結構是讀經、默想 和祈禱,使人跟隨基督,走 上逾越之路。
17
「苦路」十四處 * * 按聖良納( St. Leonardo of Port Maurice + 1751 )所列的苦路次序
18
除了習慣的十四處十字架苦路外,梵二後有加入第十五處 紀念「耶穌復活」,也有近來按聖經重編, 由「耶穌於受難前與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到「耶穌復活」 的「逾越之旅」。 同時,在復活期,也有彷照十四處的「光明之路」, 以默想基督的復活。 「光明之路」十四處 * * 梵蒂岡二千禧年中央委員會編《朝聖者祈禱手冊》,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辦事處翻 譯及出版, 2000 年, 208-215 頁。
19
至於守齋克己,目的是 要克勝私慾偏情,以達 至清心寡慾。 自 1215 年,羅馬教會便 規定教友每年至少辦告 解一次。尤其在準備復 活節時(四旬期)。這 好比周年的靈魂健康檢 查。這檢查和省察,不 單要按聖經﹑十誡﹑四規﹑八 福,更要徹底檢視罪根 (罪宗),好能通過省 察﹑痛悔﹑定改﹑告明和補贖, 而重整生命的方向。
20
事實上,《要理問答》中, 助人省察人性軟弱的「七 罪宗」,仍然有重要的參 考價值。 「七罪宗」就是 驕傲、慳吝、迷 色、忿怒、嫉妬、貪 饕、懶惰。 今日,揮霍、奢偧、以暴 易暴都是病態。 這一切都是基督徒所要克 勝的。
21
履行愛德也是四旬期的操練,使人和好共融;「愛德」 可以戰勝罪惡。 《 要理問答》中的「神形哀矜」仍是我們要遵行的。 「神哀矜」就是解人疑惑,教導愚蒙,勸人悔改, 安慰憂苦,赦人侮辱,忍耐磨難,又為生者死者祈求。 「形哀矜」就是飢者食之,渴者飲之,裸者衣之, 收留旅人,照顧病人,探望囚者,埋葬死者。 今日,「神形哀矜」應包括關心福傳、環保、 維持社會和世界公義、締造和平,這一切都是基督徒 所要履行的。
22
香港教區每年四旬期,鼓勵教友克己守齋之後, 把節儉而來的款項,捐作愛德經費, 在聖周四或聖周五在禮儀前帶回聖堂,已成為一項良好習慣。 同時,近年也影響了「飢饉午餐」濟貧行動的興起。 其實,這一切都無非是延續和實現教友受洗後的不斷 悔改和皈依,也是對候洗者的以身作則。
23
天主教香港教區 禮儀委員會辦事處印製 香港堅道 16 號教區中心十樓 電話: 2522 7577 傳真: 2521 8034 電郵: hkcdlc@catholic-dlc.org.hk 網址: http://catholic-dlc.org.hk ( 2004.03.23 修訂版) 策劃監製:羅國輝神父 執行製作:卓穎德 四旬期及復活期淺釋 ( 三之二 )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