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經濟知識指對經濟現象或問題所具 備之解釋、分析與預測的能力。 1-2.1 經濟問題發生的原因 經濟問題發生的原因 資源有限 慾望無窮 1-2.2 基本的經濟問題 基本的經濟問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經濟知識指對經濟現象或問題所具 備之解釋、分析與預測的能力。 1-2.1 經濟問題發生的原因 經濟問題發生的原因 資源有限 慾望無窮 1-2.2 基本的經濟問題 基本的經濟問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經濟知識指對經濟現象或問題所具 備之解釋、分析與預測的能力。

4 1-2.1 經濟問題發生的原因 經濟問題發生的原因 資源有限 慾望無窮 1-2.2 基本的經濟問題 基本的經濟問題

5  經濟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源自於資 源的「稀少性」,此一稀少性,是一種 「相對」的概念 經濟問題發生的原因  就是在「稀少性」的前提下,分析人 們「如何選擇」的問題

6 六大基本經濟問題 1. 生產什麼 ?(what) 2. 何時生產 ?(when) 3. 如何生產 ?(how) 4. 為誰生產 ?(for whom) 5. 如何維持經濟穩定 ? 6. 如何促進經濟成長 ? 基本的經濟問題

7 基本經濟問題的解決 「生產什麼 ? 」 「何時生產 ? 」 「如何生產 ? 」 「為誰生產 ? 」 「如何維持經濟穩定 ? 」 「女何促進經濟成長 ? 」 在自由經濟體系下可透 過市場的「價格機能」 得到解決。 可由政府的各種 「經濟政策」加以 解決。

8 1-3.1 經濟學的意義 經濟學的意義 1-3.2 經濟學的成立 經濟學的成立 1-3.3 財貨與勞務 財貨與勞務 1776 年亞當斯密出版第一本經濟 學著作『國富論』,首先將人類 經濟問題作面性有系統之研究, 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故亞當斯密被尊稱為「經濟學之 父」或「經濟學始祖」。

9 經濟 指人類為滿足慾望,在一定的社會組織與秩序之 下,支付適當的代價,以取得或利用各種生活資 源的一切活動。 經濟行為 經濟原則 經濟學 經濟學的意義

10 經濟學的成立  亞當斯密主張自由放任,鼓吹自由 經濟,反對政府干涉,提出「價格 機能」概念,認為冥冥中有「一隻 看不見的手」,使個人利益與社會 公益相調和。  經濟學是一門因應不同時代背景之科學, 會因其時間性與空間性而有所變化。

11 財貨與勞務 依取得代價區分 1. 自由財 - 又稱「無償財」,指不須支付任何 代價即可取得之財貨。 2. 經濟財 - 又稱「有償財」,指必須支付代價 才可取得的財貨。 依形體有無區分 1. 有形財貨 - 又稱「物質財貨」,凡是具有形 體的財貨均屬之。 2. 無形財貨 - 又稱「非物質財貨」,凡不具任 何形體的財貨均屬之

12 依耐用性區分 1. 消耗財 - 指僅使用一次或短期使用即消耗掉 的財貨。 2. 耐久財 - 指可以重覆使用或長期使用的財貨。 依使用用途區分 1. 消費財 - 又稱「最終財貨」,指以消費為目的 ,「直接」滿足消費者慾望的財貨。 2. 生產財 - 又稱「中間性財貨」,指以生產為目 的,僅能「間接」滿足消費者的慾望。 財貨與勞務

13 財貨的分類

14 1-4.1 經濟學的種類 經濟學的種類 1-4.2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5 經濟學的種類 依研究領域區分 總體經濟學 以個別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 又稱為「價格理論」。 個體經濟學 以整體經濟社會或國家為研究 對象,又稱為「所得理論」。

16 經濟學的種類 依研究性質區分 1. 實證經濟學 - 以「客觀」的方式,解釋經濟現 象「是什麼」的問題,又稱「唯真經濟學」。 2. 規範經濟學 - 以「主觀」的價值判斷,探討經 濟政策「應該如何」的問題,又稱為「唯善經 濟學」。

17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主觀、推論、古典學派。 客觀、統計、歷史學派。 運用算數及統計來研究。 先假設再分析,用以解釋。 演繹法 歸納法 數理法 模型法

18 1-5.1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的定義 機會成本存在的條件 機會成本舉例說明 1-5.2 如何作選擇 稀少性與選擇 生產可能曲線 1-5.3 效率 效率

19 機會成本的定義 「機會成本」指在選擇過程中,當選擇其中 之一項而使吾人所放棄的其他項目中,價值 最高者。 機會成本存在的條件 資源有多種用途 可以選擇 資源具稀少性 必須選擇

20 佳雯畢業後有三個工作機會可供選擇: 1. 擔 任老師每月收入 35,000 元, 2. 服務於台積 電每月收入 50,000 元, 3. 擔任公務員,每 月收入 40,000 元,則: (1) 佳雯決定自行開店創業,其機會成本為 多少? (2) 佳雯決定選擇至台積電上班,其機會成 本為多少?

21 機會成本為放棄中價值最高者 1. 佳雯自行創業,放棄 (1) 老師收入每月 35,000 元 (2) 台積電收入每月 50,000 元 (3) 公務員收入每月 40,000 元 故機會成本 2. 佳雯選擇至台積電上班,放棄 (1) 老師收入每月 35,000 元 (2) 公務員收入每月 40,000 元 故機會成本 (放棄中最高者)為 50,000 元 (放棄中最高者)為 40,000 元

22 志群有一塊土地,若種稻米每年收入 100 萬元, 若種草莓每年收入 120 萬元,若出租給別人開 工廠每年租金收入 150 萬元,則志群選擇種植 草莓的機會成本多少? 志群選擇種植草莓,放棄 (1) 種植稻米收入每年 100 萬元 (2) 出租別人收入每年 150 萬元 故機會成本(放棄中最高者)為 150 萬元

23 稀少性與選擇 由於資源的有限性,無法同時滿足人類 無窮的慾望,經濟成員必須在稀少的資 源下,作出最佳的選擇( choices ), 以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24 生產可能曲線 生產可能曲線的意義 指一個經濟社會,將其現有的資源, 在現行技術水準下,作最充分的利用, 以生產兩類產品,所得到「最大產量」 的組合軌跡。

25 若要多生產工業品( X 財),就必須減少 農產品( Y 財)的生產

26 X 財與 Y 財不同的組合點,將其連結即形 成生產可能曲線。

27 生產可能曲線的特性 1. 生產可能曲線為負斜率 - 由左上向右下 延伸的曲線,其斜率為負。 2. 生產可能曲線凹向原點 - 乃受到「機會 成本遞增」的影響。 3. 達到生產效率

28 生產可能曲線的應用 反映資源的利用狀況 生產點位於產可 能曲線上 生產點位於產可 能曲線內 生產點位於產可 能曲線外

29 反映經濟成長或衰退 除非 (1) 資源增加 (2) 技術進步 則 P.P.C. 整條向外移 動,表示經濟成長。 P.P.C. 線上 : 充分就業 P.P.C. 線內 : 失業 P.P.C. 線外 : 目前達不到

30 效率 效率的意義 所謂「效率」指經濟成員在從事經濟 行為時,將資源作最適當的配置,以 固定的投入追求最大的收益或產出, 也就是「經濟原則」的最佳表現。

31 效率 效率與公平 一個效率的經濟狀況 ,未必是一個公平的 經濟狀況,亦即當經 濟社會達到效率狀態時,仍有可能是 不公平的,因此,公平問題必須由政 府利用其政策加以補救或解決。

32 控制經濟制度 市場經濟制度 混合經濟制度

33 控制經濟制度 共產主義經濟制度 共產主義經濟制度下,政府掌握主要 生產資源,控制一切經濟活動。自由 市場中的「價格機能」,在共產主義 經濟中無法發揮作用,故經濟效率無 法達到。

34 控制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以控制經濟為 主,自由經濟為輔,人民享有部份 私有財產與交易自由,但絕大部份 的生產資源與經濟活動仍由政府控 制與決定之。

35 市場經濟制度又稱 為自由經濟制度、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乃以私有財產與 經濟自由為基礎, 價格機能為指引, 追求利潤為目的之 經濟制度。 市場經濟制度 具有以下特質:  私財產  以自利為動機  自由競爭  價格機能的指引

36 混合經濟制度 目前絕大部份國家,大多 採行混合經濟制度,一方 面保留自由經濟的體制, 一方面發揮社會主義經濟 制度的精神。

37 混合經濟制度 具有以下特質:  承認私有財產  尊重就業自由與社會福利  重視分工與自由交換  資本大量使用及生產技術提升  政府經濟職能增加


Download ppt "經濟知識指對經濟現象或問題所具 備之解釋、分析與預測的能力。 1-2.1 經濟問題發生的原因 經濟問題發生的原因 資源有限 慾望無窮 1-2.2 基本的經濟問題 基本的經濟問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