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少年犯罪 社會學理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少年犯罪 社會學理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少年犯罪 社會學理論

2 社會結構理論 低社經地位 犯罪鄰里 社區獨特的文化、價值體系 風俗規範等 影響,甚至造成偏差與犯罪行為 蔡71

3 文化偏差理論 派克 & 波格斯(Park & Burgess) 同心圓地帶理論 中心商業區 過渡區 工人住宅區 中上階級住宅區

4 文化偏差理論 Shaw & Mckay少年犯罪地帶理論 環境惡劣 缺乏機構促進福利及預防失調的地區 鄰里關係頹廢不能發揮控制功能
人口雜處無法凝聚一致性倫理道德行為 蔡P74

5 文化偏差理論 Thrasher─幫派,少年犯罪地帶理論 犯罪存在於一切城中心等富麗堂皇繁榮地帶的後面 存在於人際隱匿性高與異質性大的社區
芝加哥學派指出必須發展區域性 的少年犯罪防治計劃 蔡P75

6 緊張理論 Merton據以提出「無規範理論」 蔡P79 涂爾幹:迷亂﹝Anomie,無規範﹞ 指社會體系因急速之變遷、分化,
未能提供清楚的規範引導人們的行 動,致人們無所適從,形成偏差行 為。 Merton據以提出「無規範理論」 蔡P79

7 緊張理論 Merton「無規範理論」 認為社會各階層人們在渴望目標與 實現目標的方法之間如產生矛盾, 將會造成社會行為規範與制度薄弱
之現象,人們因而拒絕規範之權威 並產生各種偏差行為。 蔡P79

8 緊張理論 Merton「無規範理論」 文化結構﹝社會目的﹞即目的、意圖、利益等值得追求的事務
社會結構﹝社會所認可的手段﹞能達到目的且為社會接受的手段 兩者若衝突則產生偏差行為 蔡P80

9 適應模式 目的 方法 Conformity 接受 Innovation 拒絕 Ritualism Retreatism Rebellion
適應模式 目的 方法 Conformity 接受 Innovation 拒絕 Ritualism Retreatism Rebellion 接受、拒絕

10 緊張理論 Cohen「次級文化理論」 犯罪次級文化的發展過程主要是對一種特殊行為規範加以建立、維持及再強化
此特殊行為規範與一般的主流價值體系有衝突或矛盾之現象 蔡P82

11 改變其自我觀念及價值結構以克服所遭遇之困擾 形成次級文化並歸屬於問題青少年之同輩團體 蔡P82
下層社會青少年渴望達到中上層社會之目標 各方面條件之限制無法與中上層青少年競爭 在學校或社會上之競爭經常失敗 造成心理上之挫折感與適應困難問題 改變其自我觀念及價值結構以克服所遭遇之困擾 形成次級文化並歸屬於問題青少年之同輩團體                    蔡P82

12 社會過程理論 少年犯罪之發生乃不良社會化學習之結果;同時個人未能與社會其他重要機構如家庭、學校、司法體系維持適當關係
大多數人因受法律道德約束,雖未能達成目標但不會犯罪。犯罪少年則忽略社會規範或與社會之連結降低,而不受道德規範之約束    蔡P86

13 學習理論 Sutherland差別結合理論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1939
犯罪主要緣於文化的衝突 社會解組 接觸的頻度 持續的時間 進一步解釋生態學研究中犯罪地帶產生 較多少年犯,乃因那些少年生活過程中 與較多的犯罪者接觸       蔡P88

14 學習理論 Sutherland差別結合理論1947年修正 犯罪行為是與其他人溝通過程中,發生交互作用學習而來的
主要是與親密團體互動生活過程中學習 學習內容包括犯罪技巧與犯罪動機 會考慮犯罪對個人是否有利 個人認為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主要是長久與犯罪團體接觸學習的結果 接觸頻度、時間長短、強度均影響學習

15 學習理論 差行為的合理化技巧及自以為是的態度 Sykes & Matza中立化理論
Neutralization Theory探討少年犯對其偏 差行為的合理化技巧及自以為是的態度 責任之否認:自認是犧牲者 損害之否認:不認為造成他人之損害 被害人之否認:行為是正確的報復 對非難者之非難:責備懲罰他的人 高度效忠其團體                                    蔡P94

16 社會控制理論 Durkheim提出Anomie迷亂﹝無規範﹞概念
工業革命後社會急劇變遷,導致職業的極端分工。當分工過分複雜,社會的團結開始轉弱,社會均衡發生動搖,社會解組引起各項危機與階級鬥爭,使個人家庭及社會之道德趨向腐化。 傳統社會規範喪失其控制與支配力量,加上功利主義與個人主義作祟,極易導致個人偏差行為發生    蔡P96

17 促使社會控制轉弱之社會因素 經濟秩序的缺陷如貧窮或失業 都市化的高度人口流動及社會控制薄弱 性觀念改變所造成之困擾衝突 家庭解組 社區解組
刑事司法體系之腐化 不正確的教育活動 不正當的休閒娛樂      蔡P100

18 社會控制理論 Hirschi認為當人們與社會維繫(bond)薄弱或破裂之時,則可能產生偏差行為。個人順從社會規範的四個社會維繫:
附著:附著於父母、學校、同儕團體 奉獻 參與 信念   蔡P102

19 社會反應與衝突理論 社會反應與衝突理論著重於探討社會機構在製造偏差與犯罪行為中所扮演的角色
理論的核心是認為社會之強權,有財勢者控制了經濟及社會居於劣勢的人們,尤其是他們對少年行為的看法與反應,決定了其成為合法或偏差行為 P105

20 標籤理論 源自Colley鏡中之我﹝Looking-glass Self﹞及 G.H.Mead鏡中我概念 偏差行為是社會定義的產物
偏差行為者是經他人的刺激、建議、強調及召喚的結果 自我實現的預言     蔡P105

21 被歸屬為犯罪人,以犯罪為適應社會之手段 蔡P108
偏差行為產生之過程 初級偏差行為 受社會之責難 較嚴重之偏差行為 社會給予嚴厲之否定及處罰 更嚴重的偏差行為 套上前科之烙印 因被逮補及前科陷入更嚴重偏差 被歸屬為犯罪人,以犯罪為適應社會之手段           蔡P108

22 標籤理論 偏差行為是自我概念的反射:有些人能免於負性標籤的危機,故關鍵為自我標籤 組織或機構的標籤 社會反應的觀點
Becker:犯罪並不是個人違法的行為,而是一連串他人運用規則、制裁「違法者」的結果,偏差行為是標籤成功附上的成效,偏差行為乃人們標籤的 行為。       蔡P110

23 衝突理論 早期的衝突理論來自馬克思Marx及恩格斯Engels的理論 資本主義社會工業化之結果產生道德腐化,進而引發社會之混亂及暴力
政府、家庭、宗教、法律都是社會經濟之產物 因此資本主義愈擴張,刑法愈分化發展,將使更多下階層之行為予以犯罪化 只有改變現存之經濟體系,下階層才能處於沒有階級,不被剝削社會中 犯罪乃資本主義社會結構固有之問題 蔡P112


Download ppt "少年犯罪 社會學理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