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物流信息技术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 物流信息技术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 物流信息技术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 2 第七章 物流信息交换技术

3 3 第一节 EDI 概述 一、 EDI 概述 一、 EDI 概述 (一) EDI 的含义 (一) EDI 的含义 EDI 是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英文的缩写,中译文是 “ 电子数据互换 ” ,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 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 。 EDI 是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英文的缩写,中译文是 “ 电子数据互换 ” ,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 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 。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0) 将 EDI 描述成 “ 为贸易 ( 商业 ) 或行政事 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 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方法 ” 。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0) 将 EDI 描述成 “ 为贸易 ( 商业 ) 或行政事 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 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方法 ” 。 在 ISO9735 《用于行政商业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级 语法规则》 (GB14805) 中对 EDI 的定义为: “ 在计算机之间 以商务的标准格式进行的商业或行政业务数据的电子传 输 ” 。 在 ISO9735 《用于行政商业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级 语法规则》 (GB14805) 中对 EDI 的定义为: “ 在计算机之间 以商务的标准格式进行的商业或行政业务数据的电子传 输 ” 。

4 4 (二) EDI 的特点 (二) EDI 的特点 ⑴ EDI 是计算机系统之间所进行的电子信息传输。 ⑴ EDI 是计算机系统之间所进行的电子信息传输。 ⑵ EDI 是标准格式和结构化电子数据的交换。 ⑵ EDI 是标准格式和结构化电子数据的交换。 ⑶ EDI 是由发送者和接收者达成一致的标准和结构。 ⑶ EDI 是由发送者和接收者达成一致的标准和结构。 ⑷ EDI 数据的传输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不需人工 介入操作。 ⑷ EDI 数据的传输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不需人工 介入操作。 ⑸ EDI 是为了满足商业或行政事务用途。 ⑸ EDI 是为了满足商业或行政事务用途。 (三) EDI 的作用 (三) EDI 的作用 (1) 使用 EDI 可以改进企业间的通讯,更快地处理问题,减少 纸面单证,降低成本。 (1) 使用 EDI 可以改进企业间的通讯,更快地处理问题,减少 纸面单证,降低成本。 (2) 通过对数据进行电子式的记录可以减少错误,提高总体质 量,降低数据对人的依赖性,以及减少无意义的处理时间。 (2) 通过对数据进行电子式的记录可以减少错误,提高总体质 量,降低数据对人的依赖性,以及减少无意义的处理时间。 (3) 减少库存。 (3) 减少库存。 (4) 降低成本。 (4) 降低成本。 (5) 改善客户服务。 (5) 改善客户服务。

5 5 (四) EDI 的成本效益 (四) EDI 的成本效益 EDI 成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通信成本。其 他成本(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等)。 EDI 成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通信成本。其 他成本(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等)。 EDI 效益:包括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产品市场 竞争力,降低停工待料风险等效益。 EDI 效益:包括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产品市场 竞争力,降低停工待料风险等效益。 二、 EDI 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 EDI 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 1.EDI 产生背景 1.EDI 产生背景 20 世纪 60 ~ 70 年代初,世界范围爆发石油危机, 西欧北美工业发达国家结束了使用廉价石油发展 工业的阶段,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 信息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普及应用、国际数据传 输网及增值网的出现,为 EDI 的产生与发展奠定 了技术基础。 20 世纪 60 ~ 70 年代初,世界范围爆发石油危机, 西欧北美工业发达国家结束了使用廉价石油发展 工业的阶段,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 信息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普及应用、国际数据传 输网及增值网的出现,为 EDI 的产生与发展奠定 了技术基础。

6 6 2.EDI 的发展过程 2.EDI 的发展过程 EDI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欧洲 和美国几乎同时提出 EDI 概念。 EDI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欧洲 和美国几乎同时提出 EDI 概念。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数字通信网的出现,加快了 EDI 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一些 行业性数据传输标准,并建立行业性 EDI 。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数字通信网的出现,加快了 EDI 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一些 行业性数据传输标准,并建立行业性 EDI 。 20 世纪 80 年代 EDI 应用迅速发展,美国国家标准 协会( ANSI )授权 ASCX.12 委员会依据 TDCC 的 标准,开发和建立跨行业且是一般性的 EDI 国家 标准 ——ANSX.12 。 20 世纪 80 年代 EDI 应用迅速发展,美国国家标准 协会( ANSI )授权 ASCX.12 委员会依据 TDCC 的 标准,开发和建立跨行业且是一般性的 EDI 国家 标准 ——ANSX.12 。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 Internet EDI, 使 EDI 从专用网扩 大到因特网,降低了成本,满足了中小企业对 EDI 的需求。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 Internet EDI, 使 EDI 从专用网扩 大到因特网,降低了成本,满足了中小企业对 EDI 的需求。

7 7 三、 EDI 技术的分类 三、 EDI 技术的分类 1. 根据功能 EDI 技术可分为 4 类 1. 根据功能 EDI 技术可分为 4 类 第一类是订货信息系统,它又可称为贸易 数据互换系统 (TDI) ,它用电子数据文件来 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 第一类是订货信息系统,它又可称为贸易 数据互换系统 (TDI) ,它用电子数据文件来 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 第二类常用的 EDI 系统是电子金融汇兑系统 (EFT) ,即在银行和其它组织之间实行电子 费用汇兑。 第二类常用的 EDI 系统是电子金融汇兑系统 (EFT) ,即在银行和其它组织之间实行电子 费用汇兑。 第三类常见的 EDI 系统是交互式应答系统 (Interactive Query Response) 。 它可应用 在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作为机票预定系统。 第三类常见的 EDI 系统是交互式应答系统 (Interactive Query Response) 。 它可应用 在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作为机票预定系统。

8 8 第四类是带有图形资料自动传输的 EDI 技术。 第四类是带有图形资料自动传输的 EDI 技术。 2. 根据通信网络的不同, EDI 技术可分为 3 类 2. 根据通信网络的不同, EDI 技术可分为 3 类 (1) 直接型的 EDI 。直接型的 EDI 系统是通过 用户与用户之间直接相连而构成的。 (1) 直接型的 EDI 。直接型的 EDI 系统是通过 用户与用户之间直接相连而构成的。 (2) 基于增值网的 EDI 。所谓增值网( Value Added Network , VAN ),是指能提供额外 服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2) 基于增值网的 EDI 。所谓增值网( Value Added Network , VAN ),是指能提供额外 服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3) 基于因特网的 EDI 。 (3) 基于因特网的 EDI 。

9 9 第二节 EDI 系统 一、 EDI 系统的组成 由 一、 EDI 系统的组成 由 1. 计算机应用系统 ( 此是实现的前提 )1. 计算机应用系统 ( 此是实现的前提 ) 2. 通信网络 ( 此是实现的基础 )2. 通信网络 ( 此是实现的基础 ) 3.EDI 标准 ( 此是实现的关键 )3.EDI 标准 ( 此是实现的关键 ) 这三部分构成 这三部分构成

10 10 二、 EDI 软件与硬件 二、 EDI 软件与硬件 1.EDI 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构成 1.EDI 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构成 硬件: PC 机,工作站,小型机,主机都可以作 为实施 EDI 的计算机平台。 硬件: PC 机,工作站,小型机,主机都可以作 为实施 EDI 的计算机平台。 软件:主要包括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信软 件。 软件:主要包括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信软 件。 2 .通信网络 P260 2 .通信网络 P260 点对点方式 点对点方式 一点对多点方式 一点对多点方式 多点对多点方式 多点对多点方式 增值网络方式 增值网络方式

11 11 三、 EDI 的工作方式 EDI 的工作原理 EDI 整个过程无需人工介入,达到无纸化完成数 据交换。 EDI 整个过程无需人工介入,达到无纸化完成数 据交换。 1 :用户在现有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上进行信息 1 :用户在现有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上进行信息 的编辑处理,通过 EDI 转换软件将原始单据格式 映射为平面文件。 的编辑处理,通过 EDI 转换软件将原始单据格式 映射为平面文件。 2 :通过翻译软件翻译为 EDI 标准格式文件。 2 :通过翻译软件翻译为 EDI 标准格式文件。 3 :最后,在文件外直接加上通信交换信封填充, 通过通信软件送到增值服务网络或直接传给对方 用户。对方用户进行反向处理,提取信息。 3 :最后,在文件外直接加上通信交换信封填充, 通过通信软件送到增值服务网络或直接传给对方 用户。对方用户进行反向处理,提取信息。

12 12 EDI 的工作原理

13 13 出口商品检验申请单的转换过程 出口商品申请单 出口商品申请单

14 14 商品申请表转化后的平面文件

15 15 平面文件翻译后的 EDI 标准报文

16 16 物流 EDI 的框架结构 货物业主 ( 如生产厂家 ) 承运业主 ( 如独立的物流承运 ) 协助单位 ( 如政府有关部门等 ) 物流运输单位 ( 如铁路等 ) EDI ( 电子数据交换 ) 其他的物流相关单位 ( 如报关业者等 )

17 17 物流 EDI 系统

18 18 第三节 EDI 标准 一、 EDI 标准概述 一、 EDI 标准概述 EDI 标准是国际上制定的一种用于在电子函件中 书写商务报文的规范和国际标准。 EDI 标准的内 容主要包括 EDI 标准体系包括 EDI 综合标准, EDI 管理和规则类标准, EDI 单证标准, EDI 报文标准, EDI 代码标准, EDI 相关标准和其他标准等, EDI 标准是国际上制定的一种用于在电子函件中 书写商务报文的规范和国际标准。 EDI 标准的内 容主要包括 EDI 标准体系包括 EDI 综合标准, EDI 管理和规则类标准, EDI 单证标准, EDI 报文标准, EDI 代码标准, EDI 相关标准和其他标准等, 数据标准化、 EDI 软件及硬件和通信网络是构成 EDI 系统的三要素。 数据标准化、 EDI 软件及硬件和通信网络是构成 EDI 系统的三要素。

19 19 EDIFACT 报文结构 EDIFACT 报文结构 EDI 报文相当于文章,段如同文章的章节,复合 数据元象是词组,数据元和代码则如单字。 EDI 报文相当于文章,段如同文章的章节,复合 数据元象是词组,数据元和代码则如单字。 数据元是组成 EDI 报文的最小单元,也是描述所 传输信息的标识。 数据元是组成 EDI 报文的最小单元,也是描述所 传输信息的标识。 数据元分为简单数据元和复合数据元 数据元分为简单数据元和复合数据元 段是 EDI 报文中信息媒体的单元。 段是 EDI 报文中信息媒体的单元。 段有用户数据段和服务数据段 P272 段有用户数据段和服务数据段 P272

20 20 EDI 的应用方式 EDI 的应用方式 目的数据传输改善作业企业再造 功能 维持订单 维持订单 减少人工输 入 减少人工输 入 降低错误 降低错误 降低费用 降低费用 与业务系统集成 与业务系统集成 缩短作业时间 缩短作业时间 及早发现错误 及早发现错误 提高传输可靠性 提高传输可靠性 提高竞争力 提高竞争力 参与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业务主管 业务主管 决策主管 决策主管 初期成本 小 较小 较小 引入时间 1 个月 1 个月 2 ~ 4 个月 2 ~ 4 个月 1 年 1 年 条件 计算机 计算机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21 21 二、 EDI 在物流业中的应用 二、 EDI 在物流业中的应用 (一) EDI 在物流公司中的应用 (一) EDI 在物流公司中的应用 1 :物流公司引入 EDI 可改善作业流程,可 以加快内部作业速度,缩短配货时间。 1 :物流公司引入 EDI 可改善作业流程,可 以加快内部作业速度,缩短配货时间。 2 :物流公司将出货结果用 EDI 通知客户, 是客户及时知道出货情况。 2 :物流公司将出货结果用 EDI 通知客户, 是客户及时知道出货情况。 3 :物流公司可以引入 EDI 催款对帐单,和 开发对帐系统,减轻财务部门每月的对帐 工作量,降低对帐的错误,以及减少业务 部门的催款能力。 3 :物流公司可以引入 EDI 催款对帐单,和 开发对帐系统,减轻财务部门每月的对帐 工作量,降低对帐的错误,以及减少业务 部门的催款能力。

22 22 三、 EDI 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三、 EDI 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生产企业与其交易伙伴间的商业行为大致可分为 接单、出货、催款及收款作业,其间往来的单据 包括采购进货单、出货单、催款对账单及付款凭 证等。 生产企业与其交易伙伴间的商业行为大致可分为 接单、出货、催款及收款作业,其间往来的单据 包括采购进货单、出货单、催款对账单及付款凭 证等。 ( 1 )生产企业引入 EDI 是为数据传输时,可选择 低成本的方式引入采购进货单,接收客户传来的 EDI 订购单报文,将其转换成企业内部的订单形 ( 1 )生产企业引入 EDI 是为数据传输时,可选择 低成本的方式引入采购进货单,接收客户传来的 EDI 订购单报文,将其转换成企业内部的订单形 ( 2 )如果生产企业应用 EDI 的目的是为改善作业, 可以同客户合作,依次引入采购进货单、出货单 及催款对账单,并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 逐渐改善接单、出货、对账及收款作业。 ( 2 )如果生产企业应用 EDI 的目的是为改善作业, 可以同客户合作,依次引入采购进货单、出货单 及催款对账单,并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 逐渐改善接单、出货、对账及收款作业。

23 23 四、 EDI 在批发商中的应用 四、 EDI 在批发商中的应用 批发商因其交易特性,其相关业务包括向 客户提供产品以及向厂商采购商品。 批发商因其交易特性,其相关业务包括向 客户提供产品以及向厂商采购商品。 ( 1 )批发商如果是为了数据传输而引入 EDI ,可选择低成本方式。 ( 1 )批发商如果是为了数据传输而引入 EDI ,可选择低成本方式。 ( 2 )批发商若为改善作业流程而引入 EDI , 可逐步引入各项单证,并与企业内部信息 系统集成,逐步改善接单、出货、催款的 作业流程,或改善订购、验收、对账、付 款的作业流程。 ( 2 )批发商若为改善作业流程而引入 EDI , 可逐步引入各项单证,并与企业内部信息 系统集成,逐步改善接单、出货、催款的 作业流程,或改善订购、验收、对账、付 款的作业流程。

24 24 5 、 EDI 系统在运输企业中的应用 5 、 EDI 系统在运输企业中的应用 运输企业以其强大的运输工具和遍布各地的营 业点在流通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运输企业以其强大的运输工具和遍布各地的营 业点在流通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1 )运输企业若为数据传输而引入 EDI ,可 选择低成本方式。先引入托运单,接收托运 人传来的 EDI 托运单报文,将其转换成企业内 部的托运单格式。 ( 1 )运输企业若为数据传输而引入 EDI ,可 选择低成本方式。先引入托运单,接收托运 人传来的 EDI 托运单报文,将其转换成企业内 部的托运单格式。 ( 2 )运输企业若引入 EDI 是为改善作业流程, 可逐步引入各项单证,且与企业内部信息系 统集成,逐步改善托运、收货、送货、回报、 对账、收款等作业流程。 ( 2 )运输企业若引入 EDI 是为改善作业流程, 可逐步引入各项单证,且与企业内部信息系 统集成,逐步改善托运、收货、送货、回报、 对账、收款等作业流程。

25 25 第四节 EDI 在我国的应用 一、我国 EDI 技术的应用状况 一、我国 EDI 技术的应用状况 EDI 技术自从被引入我国以来,一直引起我国政 府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 1991 年,由原国务院电子信息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 国家科委、外经贸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共同组织 成立了 “ 中国促进 EDI 应用协调小组 ” ,并以 “ 中国 EDI 理事会 ” 的名义参加了 “ 亚洲 EDIFACT 理事会 ” , 成为该组织的正式会员,有力地促进了 EDI 技术 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EDI 技术自从被引入我国以来,一直引起我国政 府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 1991 年,由原国务院电子信息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 国家科委、外经贸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共同组织 成立了 “ 中国促进 EDI 应用协调小组 ” ,并以 “ 中国 EDI 理事会 ” 的名义参加了 “ 亚洲 EDIFACT 理事会 ” , 成为该组织的正式会员,有力地促进了 EDI 技术 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26 26 1. 中国海关研制开发和成功实施了 EDI 海关系 统1. 中国海关研制开发和成功实施了 EDI 海关系 统 2.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已经建成2.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已经建成 3. 税务系统为实施 EDI 做了大量基础工作3. 税务系统为实施 EDI 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4. 江苏、广东省开展 EDI 应用获得较大成功4. 江苏、广东省开展 EDI 应用获得较大成功 5. 商贸 EDI 应用已经起步5. 商贸 EDI 应用已经起步

27 27 二、我国 EDI 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 EDI 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 EDI 用户被动应用 EDI 技术,不重视效益分析 1 . EDI 用户被动应用 EDI 技术,不重视效益分析 2 . EDI 服务中心重复建设,功能未充分利用 2 . EDI 服务中心重复建设,功能未充分利用 3 .节约人力与人员富余的矛盾 3 .节约人力与人员富余的矛盾 4 . EDI 系统未能和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结合, 给企业造成额外负担 4 . EDI 系统未能和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结合, 给企业造成额外负担 5 .订单数量少,无法发挥规模效益 5 .订单数量少,无法发挥规模效益 6 .自上而下的协调仍然不够深入细致、效率低 下 6 .自上而下的协调仍然不够深入细致、效率低 下 7 .法律制度不健全带来许多问题 7 .法律制度不健全带来许多问题 8 .基于 Internet 的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人们对 EDI 的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 8 .基于 Internet 的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人们对 EDI 的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

28 28 三、我国推广应用 EDI 技术的对策 三、我国推广应用 EDI 技术的对策 1 .政府应有统一的、可预测的 EDI 管理政策 1 .政府应有统一的、可预测的 EDI 管理政策 2 .尽快制定有关 EDI 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创造 一个面向市场的商业法制环境 2 .尽快制定有关 EDI 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创造 一个面向市场的商业法制环境 四、 EDI 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 EDI 的未来发展方向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是 EDI 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 EDI 的广泛应用,大量的新用户将参加进来。再 过五年,就不是少数用户为了开创某一事业而应 用,而是成千上万家用户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而 应用,其影响将是多方面的。目前,大部分 EDI 用户所做的工作只占其纸张文字工作的 10 %,人 们期待着无纸办公时代的到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是 EDI 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 EDI 的广泛应用,大量的新用户将参加进来。再 过五年,就不是少数用户为了开创某一事业而应 用,而是成千上万家用户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而 应用,其影响将是多方面的。目前,大部分 EDI 用户所做的工作只占其纸张文字工作的 10 %,人 们期待着无纸办公时代的到来。

29 29 未来 EDI 不仅在供销订货方面应用,而且在 企业业务的其他方面也将会施展才能,如 市场研究等等。 未来 EDI 不仅在供销订货方面应用,而且在 企业业务的其他方面也将会施展才能,如 市场研究等等。


Download ppt "1 物流信息技术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