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上課使用 Classroom Only 兩岸政治參與 高永光老師. 課程介紹 課程名稱:兩岸政治參與 開課單位:政大社科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授課教師:高永光教授 上課時間:星期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上課使用 Classroom Only 兩岸政治參與 高永光老師. 課程介紹 課程名稱:兩岸政治參與 開課單位:政大社科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授課教師:高永光教授 上課時間:星期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課使用 Classroom Only 兩岸政治參與 高永光老師

2 課程介紹 課程名稱:兩岸政治參與 開課單位:政大社科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授課教師:高永光教授 上課時間:星期五

3 所謂「政治參與」是指「人們影響政治系統之 投入與產出的過程」。 就政治參與的類型 ( the Modes of Participation ) 可 以分成: 1 、投票( Voting ) 2 、選舉活動( Campaign activity ) 3 、與官員接觸( Citizen - initiated contacts ) 4 、對政治或社會問題的組織性活動 ( Cooperative activity

4 不過,這些定義與分類皆用在一般先進民主國家與 發展中的國家,對共黨國家而言,只能當作一個參 考。就中共而言,人民在共黨高壓統治下,要影響 政府的決策,可謂困難重重。因此,要觀察、研究 中國大陸人民的政治參與,若依據上述四種政治參 與類型,可以分析的主題及內容如下: 1. 投票行為與選舉活動部分: ( 1 )地方人民代表的選舉過程 ( 2 )全國人民代表的選舉過程 ( 3 )中國共產黨各級黨代表的選舉過程

5 2. 與官員接觸及對政治或社會問題的組織性 活動部分: ( 1 )街坊、鄰居小組組織之政治學習與幹部接觸 ( 2 )學生之政治學習與幹部接觸 ( 3 )農民之政治學習與幹部接觸 ( 4 )工人之政治學習與幹部接觸 ( 5 )集體勞改營與政治學習

6 3 、中共之幹部政策 ----- 人民如何被拔擢 ( Recruitment ) 進入中國大陸統治階層: ( 1 )從少先隊員、共青團員到共產黨員 ( 2 )從共產黨員到共黨幹部 ( 3 )工、農、商、學、兵等各階層幹部菁英之分 析 4 、體制、反體制之政治參與: ( 1 )各種中共發動之政治運動參與 ( 2 )反體制之政治參與 ---- 中國大陸民主運動之 分析

7 臺灣政治參與參考資料 [ 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 ] 1. 《選舉行為與臺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 ─ 從第 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探討》,計畫主持人:陳義 彥, 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民國 82 年 12 月 31 日。 2. 《選舉行為與臺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 (IV)─ 從 八十四年立法委員選舉探討》, 計畫主持人: 陳義彥,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民國 85 年 12 月 31 日。

8 3. 游清鑫,《 21 世紀台灣選民的政黨認同 :政黨形象的探索》,「 2002 年兩岸政治 與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 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 91 年 6 月 9-10 日。 4. 游清鑫,《民眾心目中的理想的候選人 :經驗調查的觀點》,「新政局的開端 2001 年選舉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北:國 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民國 90 年 11 月 17 日。

9 5. 吳重禮,《亦敵亦友:論地方派系與國民 黨候選人選擇過程的互動模式》,台北:中 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學報,第七期。  5-1 補充資料:陳祥水,《屏南村的政治活動 ─ 一個南台灣農村的個案研究》 6. 傅恆德,《決定投票的因素:結構的、社 會心理的和理性的 ( 八十五年總統選舉研究 ) 》,選舉研究,民國 85 年,第 3 卷第 2 期。 7. 陳義彥、蔡孟熹,《新世代選民的政黨取 向與投票抉擇 ─ 首屆民選總統的分析》,選 舉研究,民國 85 年,第 3 卷第 2 期。

10 8. 王甫昌,《族群同化與動員 ─ 台灣民眾政 黨支持之分析》,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台 北:中央研究院,民國 83 年春季,第 77 期 , 1-34 頁。 9. 吳乃德,《國家認同和政黨支持 ─ 台灣政 黨競爭的社會基礎》,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國 81 年秋季,第 74 期, 33-61 頁。 10. 胡佛、游盈隆,《選民的黨派選擇:態 度取向及個人背景的分析》,政治學報 , 民國 73 年 12 月,第 12 期。

11 中國大陸政治參與參考資料 1. 黃衛平、鄒樹彬、張定淮、楊龍芳,《中 國大陸鄉鎮長選舉方式改革研究》 2. 王振耀,《中國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基本進 展與理論依據》 3. Michel Oksenberg, “Will China Democratize? Confronting a Classic Dilemma”,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ume 9, No.1, January, 1998.

12 4. Benjamin L. Read, “Research Note Revitalizing the State’s Urban ‘Nerve Tips’’’, The China Quarterly, No.l63, September 2000, pp.806-20. 5. Jonathan Unger, “‘Bridges’: Private Busines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Rise of New Associations”, The China Quarterly, No.147, September 1996. 6. Yanqi Tong, “State, Society,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China and Hungary”, Comparative Political, Vol.26, No.3, April 1994, pp.333-53.

13 7. Margaret M. Pearson, “China’s Emerging Business Class : Democracy’s Harbinger ? ”, Current History, Vol.97, No.620, September 1998, pp.268-72. 8. Minxin Pei, “Research Note Citizens V. Mandarins: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No.l52, December 1997, pp832-62 9. 高永光,《兩岸地方自治之比較分析 ― 村 里的研究》

14 10. 徐勇,〈利益與體制:民主選舉背後的 變數分析 ― 以湖北省月村村實驗為例〉,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 38 卷第 2 期, 1999 年 3 月。 11. 李連江,《村民自治:構想與實踐》 12. 高永光,《村自治與基層民主-從村準 立法事項的範圍分析》 13.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三省 九縣村委會選舉數據分析及項目評估專家 意見》

15 14. 〈 ‘ 村民自治 ’ 是民主政治的起點嗎?〉 ,黨國印,《戰略與管理》, 1999 年 1 月。 15. 沈延生,〈村政的興衰與重建〉,《戰 略與管理》, 1998 年 12 月。 16. 鄭永年,〈自下而上的政治參與:鄉村 選舉和民主動力〉,《政治漸進主義》 17. Thomas B. Gold, “Tiananmen and Beyond: The Resurgence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1, No. l , Winter 1990 , pp.18-31.

16 18. 陳安,《關於中國大陸民主化動力問題 的比較研究》 19. 陳叔平,〈中國城市住房制度改革 兼論 住房商品化〉,《香港社會科學學報》, 第二期, 1993 年秋季。 20. John L. Gilderbloom, John P. Markham, Social Force, “The Impact of Homeownership on Political Beliefs”, Vol.73, No.4, June 1995, pp.1589-1607.

17 21. 吳毅,〈制度引入與精英主導:民主選 舉規則在村落場域的演繹 ― 以一個村莊村 委會換屆選舉為個案〉,《華中師範大學 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 38 卷第 2 期 , 1999 年 3 月。 22. 吳國光,《為什麼在農村?為什麼是農 民? 中國民主化失敗中的一個例外》。 23. 張時飛,《轉型期中國社會福利服務機 構職能的變遷及其分析 ― 以北京西城區街 道社區服務中心為個案》。


Download ppt "上課使用 Classroom Only 兩岸政治參與 高永光老師. 課程介紹 課程名稱:兩岸政治參與 開課單位:政大社科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授課教師:高永光教授 上課時間:星期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