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hap.8 Basics of Modern Optics 主讲人:尹国盛 教授 河南大学物理与信息光电子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hap.8 Basics of Modern Optics 主讲人:尹国盛 教授 河南大学物理与信息光电子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8 Basics of Modern Optics 主讲人:尹国盛 教授 河南大学物理与信息光电子学院

2  现代光学以 1960 年梅曼成功研制出的第一台 红宝石激光器为标志。  “ 激光 ”——“Laser”——“Lihg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 它是光受激辐射放大的简称,它通过辐射的 受激发射而实现光放大。它是一种单色性佳、亮 度高、相干性强、方向性好的相干光束。  我国国家标准给它下的定义是: “ 由激光器产生 的,波长在 1mm 以下的相干电磁辐射,它由物 质的粒子受激发射放大产生,具有良好的单色性、 相干性和方向性 ” ( GB/T 15313——94 )。

3 主 要 内 容主 要 内 容  8. 1 原子发光的机理  8. 2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  8. 3 粒子数反转  8. 4 光振荡  8. 5 激光的单色性  8. 6 激光的相干性  8. 7 激光器的种类  8. 8 非线性光学  8. 9 全息照相  8. 10 光盘存储技术

4 8.1 原子发光的机理  一、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 二、能级图  三、原子发光的机理

5 一、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 19 世纪末的三大发现:  伦琴: 1895 年 ——X 射线 ——1901 年获诺贝尔奖;  贝克勒尔: 1896 年 —— 放射性 ——1903 年获诺贝尔奖;  汤姆孙: 1897 年 —— 电子 ——1906 年获诺贝尔奖.  汤姆孙 → 卢瑟福 → 玻尔 → 海森伯  西瓜模型 行星模型 壳层模型 不确定关系  1897 年 1911 年 1913 年 1927 年  (1906 年 1922 年 1932 年 )  英《物理世界》千年特刊评出的 10 名最杰出物理学家:  ⒈爱因斯坦(美籍德国人、 1921 ) ⒉牛顿﹙英国人﹚  ⒊麦克斯韦﹙英国人﹚ ⒋玻尔﹙丹麦人、 1922 ﹚  ⒌海森伯 ( 德国人、 1932) ⒍伽利略﹙意大利人﹚  ⒎费曼﹙美国人、 1965 ﹚  ⒏狄拉克﹙法国人、 1933 ﹚ 、薛定谔﹙奥地利人、 1933 ﹚  ⒑ 卢瑟福 ﹙英籍新西兰人﹚  诺贝尔奖是 1901.12.10. 诺贝尔逝世 5 周年纪念日时颁发第一届.

6 部分著名的物理学家:

7 一、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 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  电子的角动量 ,  n=1,2,3,… 主量子数.  电子的轨道半径: ,  h=6.626176×10 -34 J·s, e= 1.60219×10 -19 C,  m=9.10956×10 -31 kg ,  0 =8.85419×10 -12 F/m  第一轨道半径:  电子的轨道速度:

8 二、能级图   负号表示要把电子从原子中移开必须对电子作功.  能级图:用一条条水平线的高低来代表能量的大小的图形.

9 三、原子发光的机理  玻尔又假设:当电子在某一个固定的允许轨道上 运动时,并不发射光子。当电子从一个能量较大的状 态跃迁到一个能量较小的状态时, 电子的总能量发生变 化. 这部分能量的改变值就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反 之,当电子从一个能量较小的状态跃迁到一个能量较 大的状态时,它吸收光子。  吸收:,  发射:,  E 1 为基态,能量最低,  其它态为激发态。

10 8.2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  一、吸收  二、自发辐射  三、受激辐射  四、三个系数的关系

11 一、吸 收  只有当光子的能量正好等于原子的能级 间隔 E 2 - E 1 时,这样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 其中 B 12 称为受激吸收爱因斯坦系数, 称为 吸收速率。

12 二、自发辐射  自发地从激发态返回较低能态而放出光子的过 程 — 自发辐射过程。  n 21 = n 2 A 21  其中 A 21 称为自发辐射爱因斯坦系数。 原子在能级 E 2 上的平均寿命为 。  特点:这种过程与外界作用无关,除激光器光源外, 普通光源的发光都是自发辐射。

13 三、受激辐射 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外来光子的影响下,引起从 高能态向低能态的跃迁,并把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 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的过程 — 受激辐射。  其中 B 21 称为受激辐射爱因斯坦系数。  注意:①只有当外来光子的能量 正好满足关系式  时,才能引起受激辐射。  ②受激辐射发出来的光子与外来光子具有相同的频 率、相同的发射方向、相同的偏振态和相同的相位。

14 四、三个系数的关系  B 12 = B 21 = B

15 8. 3 粒子数反转  一、光放大与粒子数反转  二、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物质  二能级物质不能实现粒子数反转,三能 级系统实现粒子数反转有可能,四能级系统 实现粒子数反转 —— 行。

16 8. 4 光振荡  光学谐振腔:能在某一方向上实现受激辐射 占主导地位的光学装置。  作用:正反馈、谐振、输出。  激光:雪崩式 ——— 骤然增加。

17 8. 5 激光的单色性  一、谱线宽度  二、谐振腔的共振频率  三、激光的单色性  四、选模

18 一、谱线宽度  频宽:  自然线宽:根据关系式 c =λ  形成的谱线宽度,  多普勒宽度:  谱线宽度:  详见《广西物理》 2003 , No.3.

19 二、谐振腔的共振频率  共振:当腔长与光波频率满足 时,多 光束干涉的结果得到极大值的情况。  共振频率 :符合共振条件的光波频率。  两个相邻共振频率之差:  两个相邻共振波长之差: 。

20 三、激光的单色性  激光的单色性定义为△ / 0 或△ λ/λ 0 ,  其中 0 、 λ 0 为激光谱线的中心 频率和中心波长, △ 和△ λ 为相 应的频率宽度和谱线宽度。

21 四、选 模  在激光器的输出光束 中,如果只存在一个共振 频率,则称为一个纵向模 式或称为纵向单模,简称 单纵模。在激光技术中, 如同时存在几个共振频率, 则称为纵向多模。  可利用 F-P 标准具进行 选模,条件是:

22 8.6 激光的相干性  一、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 二、普通光源的相干性  三、激光器的横向模式  四、激光的相干性

23 一、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 相干性:空间任意两点光振动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 相干时间:原子的平均发光时间间隔△ t H 。  相干长度:在相干时间内光经过的路程△ l H ,  △ l H = c △ t H 。  迈克耳孙干涉仪 ———— 光的时间相干性;  杨氏实验 —— 光源的空间相干性。  二、普通光源的相干性

24 三、激光器的横向模式  在激光束横截面上呈现各种 光强的不同图样的稳定分布称为 激光束的横向模式,简称横模。  取激光器的轴向作为直角坐 标系的 z 轴,以谐振腔的中心点 为原点,并在与主轴 z 垂直的平 面上取 x 轴和 y 轴,用符号 TEM mn 来表示各种横向模式。这里 m 、 n 均为正整数,分别表示在 x 轴和 y 轴方向上光强为零的那些零点 的序数,称为模式序数。 TEM 00 称为低次模式,其它的模式皆称 为高次模式。

25 四、激光的相干性  激光的相干性也包括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 干性。  ∵ 原子发光时间和所发光的频率宽度成反比, 即  而激光的 △ 非常小,比普通光要小得多,  ∴ 激光的相干时间 △ t 很大,即激光的时间相干 性很好。  衍射使激光的能量受到了损失,但却为激 光的空间相干性创造了条件。正是由于激光器 的衍射作用,使激光的空间相干性提高了。

26 8. 7 激光器的种类  目前激光器的种类很多,有很多种分类方法:  1. 按激光器工作物质性质分

27 8. 7 激光器的种类  2. 按激光器工作方式分

28 8.7 激光器的种类  3. 按激光器的谐振腔分  4. 按激光器的激励方式分  总之,不管怎样分,每一类都包括许多激光器。

29 祝同学们:  身体好,  心情好,  学习好,  元旦快乐!

30 8.8 非线性光学  一、概念:  激光出现之前的光学基本研究的是弱光束在介质中 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线性吸收和线性散 射等现象。这些散射满足波的叠加原理,光场在物质中 感生的电极化强度与外界电场强度成正比,即:  ,  物质对光场的响应与光的场强成线性关系 — 线性光学。  随着激光这种强光束的出现,物质对光场的响应与 光的场强为非线性关系 —— 非线性光学,即:  Or : P =

31 8.8 非线性光学  二、内容:  ①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②二阶非线性;③三 阶非线性;④受激拉曼散射(红、紫伴线);⑤光混 频(倍、和、差);⑥激光自聚焦;⑦光学相位共轭; ⑧光学双稳态;⑨光学混沌;⑩超快过程 ……  三、发展:  ①早期 10 年( 1961—1970 ):晶体、液体、气 体 ……  ②全面深入 20 年( 1971—1990 ):半导体、光纤通 信、无机非线性晶体 ……  ③新进展 14 年( 1991—2004 ):新型光学晶体、非 秒化学、飞秒生物 ……  四、方法:  ①非线性干涉法;②简并四波混频法;③自衍射; ④椭圆偏振术;⑤光束畸变;⑥ z 扫描。  详见《物理》 2002 , 31 ( 11 ): 708—712 。

32 8.9 全息照相  一、 全息照相  二、 基本原理  三、 全息照相的摄制与再现装置  四、 全息照相的特点  五、 全息照相的一些应用

33 一、全息照相  既能记录光波  振幅的信息,又能  记录光波相位信息  的摄影.  二、基本原理

34 三、 全息照相的摄制与再现装置

35 四、 全息照相的特点  ⒈ 它是一个十分逼真的立体像。它和观察到的实 物完全一样,具有相同的视觉效应。  ⒉ 可以把全息照片分成若干小块,每一块都可以 完整地再现原来的物像(孙悟空似的分身术)。  ⒊ 同一张底片上,经过多次曝光后,可以重叠许 多像,而且每一个像又能不受其他像的干扰而单独地 显示出来,即一张底板能同时记录许多景物。  ⒋ 全息照片易于复制。  普通光再现、彩色立体电视、彩色立体电影等。

36 五、全息照相的一些应用  ⒈全息干涉测量  ⒉全息显微术  ⒊全息技术在海洋学中的应用  ⒋全息照相制作光学元件  ⒌全息防伪技术

37 8.10 光盘存储技术 激光光盘是继缩微技术和磁性存 储介质之后所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 信息存储系统。它是通过用激光束照 射旋转的记录介质层来改变记录介质 对光的反射和透射强度,从而进行二 进制信息的记录。其基本原理是基于 光子同物质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导 致记录介质产生能够识别的物理和化 学等性质的变化,从而达到信息记录 的目的。它具有存储容量大、高清晰 高保真图像、数字式信号读取方式、 读出速度快、保存时间长、价格低廉 等特点。其主要存储机制有:磁光存 储、光致变色存储、光子烧孔存储、 双光子吸收存储、光折变存储、热光 存储、四波混频存储、全息存储、光 电存储、光致分子取向存储、纳米存 储等。按其功能的不同,光盘可分为: 只读、只写式,可写式,可擦除式等。 详见《河大学报》 2001No.1.


Download ppt "Chap.8 Basics of Modern Optics 主讲人:尹国盛 教授 河南大学物理与信息光电子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