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分科教學實習 餐飲安全衛生—細菌性食品中毒 F09297029 蕭芳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分科教學實習 餐飲安全衛生—細菌性食品中毒 F09297029 蕭芳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分科教學實習 餐飲安全衛生—細菌性食品中毒 F 蕭芳樺

2 細菌性食品中毒可以分成三大類: A.感染型: (1)定義: 病原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後,隨著食品進入人體,且在小腸內繼續增殖到某一程度,進而引發食品中毒症狀者稱為感染型食品中毒。 (2)種類: 沙門氏桿菌、腸炎弧菌。

3 B.毒素型: (1)定義: 細菌污染食品後,於食品中大量 繁殖並產生毒素 (toxin),當人誤食毒素 〈不需食入活菌體〉而引發食 品中毒症狀者稱為毒素型食品中毒。 (2)種類: 金黃色葡萄球菌、肉毒桿菌。

4 C.中間型: (1)定義: 細菌經由食品進入人體後,就在腸管內增殖,並且在同一時候形成芽胞,產生腸毒素而引發食品中毒症狀者稱為中間型食品中毒。 (2)種類: 病原性大腸桿菌、仙人掌桿菌。

5 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 ■預防方法包括: a.不食有病之動物,盡量少生食。 b.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c.徹底殺菌。

6 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預防方法: a.可利用清水清洗。 b.充分加熱。 c.食器充分消毒。 d.不生食海鮮食物。

7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預防方法: a.低酸性之瓶裝罐裝食品必需完全殺菌。 b.臘腸、香腸等食品適量且均勻的添加亞硝酸鹽。 c.長期間厭氧儲存或發酵之食品,於食用前需經過加熱。 d.多注意個人衛生,有化膿傷口不可下廚,從事接觸食物的工作

8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為有芽胞的厭氧菌,所以於加熱過的罐裝、瓶裝食品中其胞子仍能生長並繁殖產生毒素引發中毒。所產生之毒素為神經性毒素,患者經由12~30小時出現中毒症狀,主要症狀:初期有嘔吐、噁心,繼而腹部膨脹、便秘、四肢無力,最後因呼吸麻痺而死亡。肉毒桿菌中毒之特異症狀為視力減退、雙影像、瞳孔散大、眼皮下垂等眼部症狀。肉毒桿菌生長之pH值必需大於4.8。 ■預防方法: a.低酸性之瓶裝罐裝食品必需完全殺菌。 b.臘腸、香腸等食品適量且均勻的添加亞硝酸鹽。 c.長期間厭氧儲存或發酵之食品,於食用前需經過加熱。 d.食物充分加熱。80℃加熱15分鐘即失去毒性。

9 病原性大腸桿菌(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病原性大腸桿菌(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是人和動 物腸道的正常菌種,所以食品一但出現大腸桿菌,即意味著食品直接或間接的被糞便污染,故在衛生學上,常被用做飲水、食品的衛生檢定指標。但大部分的大腸桿菌屬於“非病原性的”,只有少部分大腸桿菌會引起人和動物的下痢、腹痛等疾病,我們稱之為“病原性”大腸桿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 ■預防方法: a.注意食物衛生。 b.小心生冷食物及冰水。

10 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
■預防方法: a..調理食品時應注重手部之清潔及消毒。 b.調理食品所用之器具、夾子等應確實保持清潔。 c.注重食品衛生,避免食品受到再污染。 d.食品應儘速在短時間內食畢。 e.保持冷藏庫、冷凍庫之清潔,避免食品貯存冰箱中受到污染。

11 預防細菌性食品中毒的四大原則 1.防止細菌污染 2.抑止細菌增殖 3.殺菌 4.避免疏忽


Download ppt "分科教學實習 餐飲安全衛生—細菌性食品中毒 F09297029 蕭芳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