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Beverly Dickerson Modified over 10 years ago
2
东汉王朝历经了 160 多年的大统一后,豪强并 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割据势力 …… 袁绍 曹操 马腾 刘璋 张鲁 刘表 袁术 孙策 “,“,
3
曹 操
4
《求才三令》 第一次《唯才是举》,建安十五年( 210 年) 第二次《求才令》颁布于建安十九年( 214 年) 第三次《求才令》颁布于建安二十二年( 217 年)
5
曹操在决定实行屯田制度的时候说: “ 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 兵不强,食 不足,又哪里能够克敌制胜? 曹操在决定实行屯田制度的时候说: “ 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 兵不强,食 不足,又哪里能够克敌制胜? 《魏书》说: “ 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 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 自破者不可胜数。 ” 《魏书》说: “ 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 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 自破者不可胜数。 ”
6
十万人 三四万人 曹 操 袁 绍 公元 200 年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乌巢乌巢 官渡 之战 影响: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 地区
7
材料一: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 象征。曹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用他的名 义来发号施令。于是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取得了政治上的 优势。 材料二:曹操提倡 “ 唯才是举 ” ,只要有 “ 治国用兵之术 ” ,不论 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 曹操周围 “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 。 材料三: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采纳建议,招募流民屯田。 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 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唯才是举,招纳贤士 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曹操为什么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呢?
8
龟 虽 寿 ( 节选 ) 龟 虽 寿 ( 节选 ) —— 曹操 —— 曹操 老 骥 伏 枥, 老 骥 伏 枥, 志 在 千 里; 志 在 千 里; 烈 士 暮 年, 烈 士 暮 年, 壮 心 不 已。 壮 心 不 已。 《曹操像》
9
孙 权孙 权
10
刘备( 161 —— 223 年) 字玄德,胸怀大志,领有几员 虎将,带着几万人马,流串各 地,尚无安身立命之处 ……
12
刘 孙 孙、刘 联军 赤壁 之战 赤壁 之战 曹军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形势图 五万 二十万
14
活动与探究 找一找: 右边的地图 上的说明有 错误吗?如 果有,看谁 能把错误先 找出来。 221 年,曹操自 称帝,国号魏, 定都长安。 220 年, 诸葛亮在 成都称帝, 国号汉, 史称蜀汉。 222 年,孙权称王, 国号吴,定都建业。 220 年,曹丕自 称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 年, 刘 备在 成都称帝, 国号汉, 史称蜀汉。
15
动 动 手 根据课文和图册,动手设计一幅三国 鼎立的示意简图,要求如下: 1. 示意图中应包括三国的名称、建立者 ; 2. 示意图应体现出三国鼎立的局面。 提示:可采用以下图形的方式:
16
三国鼎立形势三国鼎立形势三国鼎立形势三国鼎立形势 东 汉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 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 退;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 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 退; 从大规模的分裂和局 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 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从大规模的分裂和局 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 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17
郭沫若: “ 然而自宋以来所谓 “ 正统观念 ” 确定了以后, 这位杰出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志演义》 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都把曹操当成坏 人,当成一个粉面奸臣,实在是历史的一个大歪 曲。 ” —— 摘自《曹操论集》 —— 摘自《曹操论集》
18
乔玄: “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 其在君乎 ! ” (《三国志 · 武帝纪》) 孙盛: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异国杂语》 ) 孙权评价曹操: “ 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 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 钟嵘: “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 ( 《诗品》 ) 钟嵘: “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 ( 《诗品》 ) 唐太宗说曹操: “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 万乘之才不足。 ” (《资治通鉴》)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