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通識教育研討會 2010 國民教育與通識教育 二零一零年 六月二十二日 梁恩榮 副教授 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 副總監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通識教育研討會 2010 國民教育與通識教育 二零一零年 六月二十二日 梁恩榮 副教授 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 副總監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通識教育研討會 2010 國民教育與通識教育 二零一零年 六月二十二日 梁恩榮 副教授 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 副總監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 1

2 公民教育的第四階段 --- 透過通識教育 ( 現代中國 ) 推行國民教育的四個重要議題 (1) 國民教育的目的: 培育批判性愛國者 (critical patriot) : 能及願意以客觀、持平的態度來「是其是、非其非」, 並且對國族有情、有承擔,願意投入共同改善國家陰 暗面的國民 。 主流論述傾向只談國家的光明面,避談其黑暗面,有 違培育批判思考的要求。 ( 本地議題 ) 2

3 (2) 要發展包括政治向度的國民教育 現時主流論述傾向非政治化, 所培育的並  是國 民身份,而是中華文化身份。 ( 本地議題 ) (3) 國民身份認同和容納各種不同文化社群的關係 ( 國際議題 ) 。 (4) 多元公民身份:普世價值與特殊價值 3

4 (2) 發展包括政治向度的國民教育 例如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主題中與政治有最直接 關係的例子, “ 中央人民政府回應改革開放的例子: 法制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立 法和政策 ” 。 “ 政府管治的不同面向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例如 資源分配的優次決定、政府職能和辦事效率、政策 和法規的制定和實施 … 、回應市民和社會團體、組 織的需要、政府的認受性、政府與人民的關係、中 央人民政府與地方人民政府的關係 ” 。 4

5 課本的一些例子: 現今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幾個特點: 根據中國政府的定義,民主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有機 会参與國策决定,但民主不一定需要選舉。那麼,中 國民主政治的建設又是怎樣的呢? 民主法治改革 ……… 開放政務、 建立基層民主 …… 辯論比賽: 中國有條件實行全面民主嗎? 如果教師能具備足夠相關的知識是可以發展包括政治 向度的國民教育。 5

6 (1) 培育批判性愛國者 (critical patriot) 課程內容中鼓勵以不同角度去探索中國政治,而不是局限 於中國的「光明」面。 課本的一些例子: 根據資料 2 ,中國實行甚麼政党制度? 根據資料 3 , 該制度有甚麼優點? 你認同該制度有上述優點嗎? 試加以解釋。 如果教師能具備足夠有關中國政治的知識和意識,加上 適當的教學法、及對盲目的愛國存在警惕,培育批判性 愛國者的空間是存在的。 6

7 (3) 國民身份認同和容納各種不同文化社群的關係。  單元「現代中國」並沒有重視少數民族問題。  例如 (1) 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主題中,雖然包括 了團結,人權和公正的態度,但並沒有涉及任何 有關少數民族的東西。  (2)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的說明部分則包括了 「多元和多樣文化」,「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 「多重性」。不過,這些都是包括在中國傳統生 活方式相對現代生活方式的內容中,而不涉及少 數民族的多樣性。 7

8  在單元「今日香港」 中則輕描淡寫。  「少數族裔」和相關的非中國籍的人,都只各出現 了一次。  香港社會被視為同質社區,而沒有對少數族裔的問 題,作合理關注。  在多元化身份只是指全球,國家和地方的身份,而 不是族裔身份。  在「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的主題,種族則被視 為利益集團。  意味著, LS 視少數族裔問題為一個不重要的香港 本土問題,而非國民教育的問題。 8

9  結論: 在 LS 中有關少數族裔的討論與全球公民教育的 趨勢完全脫節,當全球的國民教育正邁向一個更包容 的方向時, LS 則嚴重忽視調和及容納不同種族和文化 社區的需要。 (4) 「多元公民身份」 : 全球化單元 本地公民、國家公民、「世界公民」。 使國民超越國族潛藏的狹窄利益,而進入人類共同福祉 的普世關懷中。 除了愛自己的國族外,更要堅守維護人類尊嚴和福祉的 普世價值,例如公義、和平、多元、寬忍、人權及民主 等。 普世價值 ( 人權教育 ) 與特殊價值的探討。 http://www.informaworld.com/smpp/content~db=all~conte nt=a794234338 9

10 10

11 教學策畧的反思 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社教化因素 / 教學策畧:  在開放式課室的氣氛討論争議性的議題 + 探討社會 / 政治議 的體驗 ( 服務 ) 學習活動 + 老師的個人特質。  LS :強調議題學習、体驗式學習 、專題研習。與上述有潛 在影响力的政治社羣化因素相似。 不足:  強調學習,對参與改變的強調不足。 LS 所建議的參與學習策略並不是以培育「變革促進者」 (changing agent) 為目的,而是要 “ 幫助學生達到某些單從課堂 學習難以達到的學習宗旨和提供學習機會,使學生可透過觀察、 調查、面談和各種形式的實地考察來探索社區 ” 11

12 培養學生成為積極參與公民的目標只是與 LS 的目標 (e) “ 處理價值 觀的衝突 ” 和目標 (f) “ 成為對社會、國家和世界有認識和負責任 的公民 ” 較接近。 目標 (d) 技能發展則只強調知識和溝通技巧,而不是實際的行動技 能。 缺乏行動的公民教育 (action poor) 。 建議 引入倡議性的 NGOs ,強化體驗。 加強批判性反思。 結論 機會已具備,但我們是否已預備好迎向挑戰? 完 12


Download ppt "通識教育研討會 2010 國民教育與通識教育 二零一零年 六月二十二日 梁恩榮 副教授 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 副總監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