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身心障礙者與家庭 暨社會工作介入障礙的角色 與家庭支持性服務的探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身心障礙者與家庭 暨社會工作介入障礙的角色 與家庭支持性服務的探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身心障礙者與家庭 暨社會工作介入障礙的角色 與家庭支持性服務的探討
Week 7

2 壹、前言 家庭型態的改變與家庭功能的減弱 身心障礙者對家庭的衝擊,正向還是負向?是否為家庭的壓力源? 弱勢家庭與身障成員的雙重影響
1. 離婚對數增加,單親家庭增加 2. 夫妻皆有工作,照護人力減少 3. 女性仍承擔多數的照護工作 身心障礙者對家庭的衝擊,正向還是負向?是否為家庭的壓力源? 弱勢家庭與身障成員的雙重影響 台灣人口與家庭趨勢

3 Figure 1: General Fertility Rate (育齡婦女一般生育率)

4 Figure 2: Number of New Born Babies and Elderly People

5 Figure 3: Numbers of Elderly People and Disabled People

6 Figure 4: Women’s Labour Participation Rate

7 Figure 5: Divorce Rate

8 貳、理論觀點 一、個人模式與社會模式 二、生命歷程觀點 身障兒童 => 身障青少年 =>   身障成人 => 身障老人

9 參、身心障礙兒童 (1) 一、面對與處理父母的失望情緒(但非必然) =>社會工作的處遇 a. 提供情緒支持 b. 提供實際的協助及資源
   => 身障兒童的服務,是置於一般兒童福利之中,而由成人身障福利獨立出來。(Why?)    => 除情緒支持外,找出資源與提供資源是重要的社會工作協助。   c. 減少冷酷無情的專業官僚帶來的負     面影響

10 參、身心障礙兒童 (2) 二、身障兒童的虐待議題 1. 虐待的型式 - 疏忽、生理虐待、情緒虐待、性虐待 2. 虐待議題的幾個層面
 1. 虐待的型式    - 疏忽、生理虐待、情緒虐待、性虐待 2. 虐待議題的幾個層面   (1) 長期被疏忽的問題,歸屬於兒童或身障領域? (2) 來自家庭的虐待,容易被原諒 (3) 來自機構的虐待,容易被忽視 (4) 其他將非身障者的規範強加於身障者身上,也是一種「認同虐待」。

11 參、身心障礙兒童 (3) Finkelstein and Stuart (1996):不要過度保護孩子的權利,正如反對隔離式的教育。
Morris (1997):住在養護之家不只使受虐風險增加,那種被剝奪感也是非身障者難以體會的。

12 肆、身障者的成長:建立關係 1. 關係建立的困難 – 缺乏機會與社會技能不足 a. 不同的成長環境,例如機構或社區
 b. 硬體環境的隔閡,例如缺乏無障礙環境、缺乏輔具  c. 溝通上的障礙,例如他人的反應,存有偏見或不知如何身障者相處 2. 處遇上的建議  a. 鼓勵年輕的身障者融入社會,並不被特殊教育或教養機構等隔離  b. 教育服務與社會服務上的適當銜接

13 伍、身心障礙者之兩性關係 1. 身障者的兩性問題 – 常被過度注意。 2. 個人模式與社會模式的著眼點不同。
=>社工員不應預設身障者多少有這方面的問題,但若有的話,應瞭解問題與原因為何,例如心理、生理、藥物、或療程等等,並提供意見。 3. 機構內身障者的兩性問題 – 應否加以約束?如何約束?

14 陸、身心障礙者、婚姻與伴侶關係 一、身障者的婚姻狀況 – 結婚比例較低。 二、社會主流對於身障者婚姻的看法 – 多數預設 其為單身。
  其為單身。 三、夫或妻成為身障者,對於家庭的影響 四、身障者建立關係的三種類型問題   1. 個人或性的個別問題   2. 欠缺資源或服務供給   3. 個人行為與社會期待的落差

15 臺閩地區十八歲以上身心障礙人口婚姻狀況, 2000年

16 柒、身心障礙者的高齡化 由於身障者逐漸老化,使社會服務承擔 起主要責任,「老而殘」的確是個需要好 好想想的問題。 一、生理的衰老
 由於身障者逐漸老化,使社會服務承擔 起主要責任,「老而殘」的確是個需要好 好想想的問題。  一、生理的衰老    1. 提前老化 – 老化年齡較早、速度較快 2. 二度障礙出現 – 可能源自既有的障礙,也可能來自長期治療、復健所產生的副作用。  二、心理的衰老 - 對於過去未完成的角色或任務,有一種失落感。

17 捌、身心障礙與照護工作 一、照護者立法 (Carers Act)
 - 照護者的角色已取得官方的認同,他們為國家省下一筆可觀的花費,他們的福利需求也應該被考慮。因此,立法以保障他們的福利。 二、女性照護者的角色  - 由女性主義角度來看,照顧為對女性的一種剝削。然而,由社會模式觀點來看,若能讓身障者獨立生活,則身障者與女性照護者的需求是可以相容的。

18 社會工作介入障礙福利的角色 瞭解障礙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而且橫跨個人的生涯發展。
強調人與環境的雙重焦點 (Person in Environment, PIE) 強調生態學的系統觀點 (Bronfenbrenner’s ecological model) 生態學觀點與社會工作者介入障礙福利的角色,如頁247。

19 社會工作從事障礙福利之理論觀點 社會模式觀點 - 注意社會的障礙,而不只是個人的障礙。 人在情境中的雙重焦點
 - 注意社會的障礙,而不只是個人的障礙。 人在情境中的雙重焦點  - 關注身障者的家庭、團體、社區等等,而不只是身障者個人。 生態學觀點  - 「障礙」乃來自個人與其所在的社會系統之互動,是一個政治、心理、社會的名詞。 基變社會工作  - 主張要提供人們最大的服務,必須從人們所在的基本社會制度改變(或改革)著手。

20 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個人醫療模式下的角色 - 資格審核者、福利把關者、社會控制代言人…. 社會障礙模式下的角色
 - 資格審核者、福利把關者、社會控制代言人…. 社會障礙模式下的角色 - 資訊提供者、充權者、倡導者(障礙者代言人)…. 專業團隊中的一員 - 個案管理者,參與專業團隊之IEP與IFSP會議

21 國內障礙福利社工人員工作實務與建議 國內身障機構社工人員工作項目調查,1997 (P. 274) 障礙福利實務工作建議:
 1. 對個案資料的收集 – 個人基本資料與社會系統  2. 以家庭為中心的評量  3. 熟悉各項社會福利法規與資源  4. 避免使用判斷、歧視或抽象字眼形容案主,例如「有似弱智」。

22 身心障礙者家庭支持性服務 機構教養化:障礙者的戶外安置,目的在於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
去機構教養化(或福利社區化):將障礙者留在家中或社區接受照顧,必須提供家庭各種支持性服務,以增強家庭的能力。

23 家庭支持性服務的定義 服務及支持有障礙成員之家庭,其目的在於 1) 增強家庭為主要照顧者的角色 2) 預防不適當的戶外安置
 1) 增強家庭為主要照顧者的角色  2) 預防不適當的戶外安置  3) 重建有家人被安置在外的家庭

24 家庭支持性服務的指導原則 以家庭為中心 家庭增強與家庭自決 家庭參與

25 家庭支持性服務方案 喘息服務 – 針對需他人照顧之障礙者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提供可以暫時休息的服務方案;其型式可包括到宅照顧、日間照顧、與住宿型的戶外照顧;其主要功能可以減少家庭壓力、有助於照顧者不與外界脫節、有助於照顧者的身心健康、避免障礙者被送到機構等等 經濟協助 – 例如居家生活補助,但多數限於低收入家庭,且須經過資產調查 整合以上兩種的服務方案


Download ppt "身心障礙者與家庭 暨社會工作介入障礙的角色 與家庭支持性服務的探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