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學習目標 1. 了解資訊與資訊科技在供應鏈中的重要性。 2. 明瞭供應鏈內每個驅動因子如何運用資訊。 3. 了解在供應鏈資訊科技的主要應用及其過程。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1 資訊科技在供應鏈中的角色 資訊是影響供應鏈績效的重要因素,因為它提供供應鏈執行交易過程及管理者制定決策的依據。 利用資訊科技系統的運用與資訊分析對於企業績效有顯著的影響。 擁有以下幾個特性的資訊才是有用的資訊: 1. 資訊必須準確。 2. 資訊必須是可及時得到的。 3. 資訊必須是合適的。 4. 資訊必須是共享的。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1 資訊科技在供應鏈中的角色 為作出供應鏈內的種種決策,需要使用資訊如下所述: 1. 設施。 2. 存貨。 3. 運輸。 4. 採購。 5. 定價和獲利管理。 資訊對制定供應鏈決策十分關鍵,包括三個層級的決策(策略、規劃與運作),以及每個供應鏈驅動因子(存貨、運輸與設施)。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2 供應鏈資訊科技架構 供應鏈宏觀流程(macro processes) 發生在企業軟體進展上的三個主要驅動因子,也是三個主要的供應鏈流程群組。 1. 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2. 內部供應鏈管理(inter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CM)。 3. 供應商關係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RM)。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6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2 供應鏈資訊科技架構(續)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7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2 供應鏈資訊科技架構(續) 為何將焦點放在宏觀流程? 當企業的績效與供應鏈的績效變得更有關時,公司聚焦在宏觀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經歷幾十年把重點放在內部流程之後,公司必須擴張超過內部流程的領域注意整個供應鏈,以達成績效的突破。 為了最有效地增加供應鏈盈餘(以及公司自己的獲利),公司必須將領域擴張到更遠的地方,並且以三個宏觀流程方面來思考。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8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2 供應鏈資訊科技架構(續) 宏觀流程應用在軟體的發展 宏觀流程內的軟體贏家 在強調宏觀流程的軟體公司中,下面三個因素決定其成功與否: (1)功能的績效。 (2)與其他宏觀流程整合。 (3)軟體公司生態系統的強度。 功能的績效對顧客而言是重要的,因為它提供顧客創造一個競爭優勢的能力。 整合能力對顧客而言是很重要的。 一家公司的生態系統──軟體夥伴網路,及更重要的系統整合者與安裝平台提供軟體銷售與執行的協助。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9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3 顧客關係管理 CRM主要流程如下: 行銷。 銷售。 訂單管理。 電話╱客戶服務中心。 當軟體處理企業與顧客之間有很高的互動量時,CRM流程對供應鏈是很重要的。 CRM軟體已經是成長最快且現在是三個宏觀流程中最大的類型。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0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4 內部供應鏈管理 ISCM把焦點放在企業內部(internal)的營運,包括所有規劃與履行顧客訂單的流程。 ISCM各種不同的流程如下: 策略規劃。 需求規劃。 供給規劃。 履行訂單。 現場服務。 已知ISCM宏觀流程的目標是要履行由CRM流程產生的需求,其需要在ISCM與CRM宏觀流程之間進行完整的整合。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1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5 供應商關係管理 供應商關係管理(SRM)包含許多過程,重點在於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和企業之間的互動。 因為建立內部計畫時,整合供應商的限制很重要,所以SRM過程和整合供應鏈管理(ISCM)過程非常自然地搭配在一起。 若SRM過程與適當的CRM和ISCM過程整合良好,就能明顯改善供應鏈績效。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2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5 供應商關係管理(續)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3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6 交易管理基礎 對最大的企業軟體商而言,交易管理平台是其歷史發源地。 應用軟體很少強調集中在改善的決策,取而代之的是將焦點放在交易管理建構和流程自動化系統,事實證明這些後來成為決策支援應用軟體的基礎。 假如供應鏈中決策制定被改善,才可以得到交易管理平台真正的價值。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4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7 供應鏈資訊科技的未來 在最高水準上,相信這三個SCM宏觀流程將持續帶領企業軟體的改革。 我們預見集中在宏觀流程的軟體,占全體企業軟體產業很大的比率,且集中在宏觀流程的軟體公司比集中在其他公司會更成功。 供應鏈軟體的使用者應該先確認三個宏觀流程中的領域,為流程改善提供最大的槓桿效用。 重點是關於這個領域新軟體廠商的未來。 另一個愈來愈有關係的議題是:以軟體作為服務(雲端運算)的角色將在供應鏈軟體中扮演。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5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8 資訊科技的風險管理 在供應鏈中運用資訊科技有幾個風險,而且運用資訊科技來增加新的供應鏈能力可能會產生危險性的錯誤。 資訊科技中的主要風險可以分為兩大類。 風險可能最大的是安裝新的資訊科技系統。 即使資訊科技系統上線,公司仍要面對許多風險。 執行資訊科技系統時,有三個概念必須謹記在心。 新系統的導入採用漸進式比激進式恰當,萬一發生問題時,公司可把損害減到最小,並確切找出問題所在。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8 資訊科技的風險管理(續) 公司在執行新系統時,同時維持舊系統繼續運作,如此萬一新系統運作有問題或新系統的執行結果和舊系統相去甚遠,公司仍可繼續以舊系統運作。 執行所需要的系統功能就好。 風險減緩策略包括資料備援系統、系統並行運作以免被新系統的問題所困,而且須安裝防護軟體以維護系統安全。 另外,在需要改變時選擇具有彈性的系統也很重要。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7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9 供應鏈資訊科技實務 以公司關鍵成功因素選擇資訊科技系統。 採取分段式步驟,估算價值。 依需求而調整系統精細的水準。 運用資訊科技系統協助決策的制定,而不是制定決策。 考量未來。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Download ppt "© 2011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